小说《人生》是作家路遥的成名作。3月20日,改编自《人生》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人生之路》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剧中讲述20世纪80年代至新世纪,以高加林、刘巧珍为代表的一批有志青年投身时代洪流、发扬拼搏精神,从陕北走向上海的故事,生动阐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对原作进行了延展
人物故事有了结局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的成名作《人生》,曾在上世纪80年代轰动全国,成为一代青年口中的“人生答案之书”。总导演阎建钢说:“我做了40年的准备了,从第一次读这本小说被震撼,这本书就一直在心里。”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书中这代青年人面临的困境也随之有了更多元的选择与答案,城市与农村、理想与现实,突破了原本的二元对立关系。“隔了40年,我们这个世界天翻地覆了,只有跟今天的时代建立起沟通,才有可能和观众产生共鸣。”阎建钢告诉记者,《人生之路》部分取材于原著,并结合时代发展,进行了合理延展推导,让曾经困扰一代人的难题,有了答案。“改编之后的《人生之路》已经远远超越了原本时空的界定,一直把故事空间延展到了今天,我觉得这是富有创造性的一个改变,它会让《人生》这部小说与今天的观众更加接近,小说本身也有了当代的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走出陕北、走向上海的《人生之路》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在上海立项,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跟踪扶持。上海在路遥经典作品影视化改编方面曾有过成功经验,2015年春上海立项出品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播出,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如今,《人生之路》又一次将路遥的经典作品搬上荧幕,青年高加林的奋斗人生再次焕发新的时代价值。
实力派主创加盟
播出后频上热搜
在把握原著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导演、编剧、美术指导、造型指导等一众实力派主创的加盟,也为电视剧《人生之路》的剧集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总导演阎建钢曾获第13届飞天奖最佳导演奖、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导演奖,执导过《中国地》《功勋之袁隆平的梦》单元等精品剧集,他以现实主义题材见长,投入半年多时间,在编剧剧本基础上完成了几十万字的导演台本,又根据剧情场景作了大量配图,力求剧集质量精益求精。“无论是从故事内容,人物的定位,故事情节的设计,还是镜头语言,我们都得作努力,作调整。”去年春天在上海抢拍的时候,他这样告诉记者。
造型指导陈敏正不仅是《悬崖之上》《甄嬛传》《满江红》等爆款影视作品的造型总监,也负责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服化造型设计。剧中,高加林读书时的深蓝工装、落榜后不得不回归农村时的粗布麻衣;刘巧珍从两条麻花辫到潮流卷发,再到利落马尾的发型变化等细节,都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另外,无论是在路遥老家清涧县搭起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陕北村落,还是弄堂交错的上海街头,都令故事的讲述更具沉浸感。“我们就在山村里造的,镜头只要升起来,就是广袤的大地,一眼望不到头的天际,很壮阔,很真实。”听得出,阎建钢对于这一次的创作实践是满意的。领衔主演陈晓也非常满意表演环境,这次他在剧组经历了整整194天的拍摄,随着人物一起成长、蜕变。这个陕北高家村的青年,要如何经历世事变迁和命运接二连三的挑战,又要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拼搏向上,故事已经拉开帷幕。
作为备受期待的现实题材大剧,《人生之路》在爱奇艺站内预约突破200万人次,首播后口碑、热度更是一路走高,开播当晚央视一套酷云实时收视率破1。在微博舆论场,“高加林大学名额被顶替”“李沁新剧开拖拉机”“张嘉倪长文解读黄亚萍”等话题登上热搜榜,剧集对于经典的再现也在年轻人中引发共鸣与新意兼具的讨论。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