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杰
时间飞快,转眼又是一年春天。想起去年此时,我正带着孩子在诸城老家“搬满月”呢。有了孩子之后才知道,孩子从出生到满月到周岁,有趣的习俗很多,像送喜、送汤米、过满月、“搬满月”……在长辈的指导下,我们忙碌地体验着这些习俗的同时,也感受着孩子带来的喜悦。特别是“搬满月”,让我度过了一段漫长又温馨的时光。
所谓“搬满月”,就是孩子出满月后,妈妈要带着宝宝搬回娘家住些日子,日子可长可短,一般不建议太长时间,怕妈妈在娘家住久了不想回来。“搬满月”有的地方叫“出窝”,还有的地方叫“挪窝”,各地叫法、习俗可能略有不同,但说的都是满月后妈妈要带宝宝去姥姥家认门。“搬满月”一般由婴儿的舅舅和舅妈来搬,到姥姥家门口后,由舅妈把新生儿抱进屋。
我猜想,让新生儿“搬满月”,一方面原因是娘家老人心疼生孩子的女儿,接回家让母亲照顾几天,有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另一方面,把婴儿接到姥姥家,让姥姥家也分享添丁进口的喜悦。
我女儿出生在2021年的农历腊月,过春节前最热闹的时候,孩子还没出满月,加上此时天气寒冷,哪里也去不了。终于盼到了满月之后,2022年2月26日,我便带着孩子“搬满月”回到了诸城老家。孩子的姥姥姥爷很是欢喜,一进家门,姥姥就把提前从集上买的睡垫铺在炕上,怕我们母女俩冷。孩子的姥爷则提前把炕烧热,结果用力过猛,炕烧得烫人。
我们原本计划在姥姥家待半个月就回潍坊城区,但后来村里封控。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就坦然地、没有期限地住下来了。从此,姥姥姥爷在忙完外面的活计之余,就开始了洗尿布、看孩子的乐趣生活。虽然两位老人经常打趣:“孩儿她妈小时候,这个姥爷从没抱过,更别说洗尿布了。现在到了外孙女这里补回来了!”姥爷洗尿布洗得那叫一个毫无怨言。
都说小孩子是“一月睡,二月哭,三月睡眠倒退”,所以女儿这段难缠的时期,都是在姥姥姥爷家熬过来的。待疫情好转,我妹妹的婚期快到了,家里响起了热闹的大喇叭,每天都有上门看喜的邻居。再后来就是热热闹闹的婚礼,小女儿也跟着热闹了一番。
直到“五一”假期,我和女儿才返回了自己家,结束了两个多月的“搬满月”生活。走的时候,姥姥姥爷很是不舍。妹妹跟我说,走之前,姥爷还偷偷抹眼泪呢。
出了满月,还有过百岁、抓周等各种有趣的仪式和风俗。虽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但是人们的目的和期许是一样的,都是想通过这些仪式,祈求母子平安。我们在继承这些风俗文化中,体现对孩子的重视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