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芹
女儿打电话来,说“三八”妇女节那天要请我去看电影。电影票那么贵,我不打算去看,于是回复:“你有请我看电影的那份心,不如平时少让我生点气……”
我话还没讲完,老伴夺过电话说:“你妈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别听她的。她早盼着要去看这场电影了!另外,再买一张,我也想去看。”
这老头子,竟然“越级”表态,我刚想数落他几句,他却笑呵呵地说:“女儿有那份心,就得成全。”
“她这是‘间歇性’孝顺,逢年过节给我买点礼物就算孝敬我了?平时老和我顶嘴,我说一句她有八句等着我。孝顺孝顺,顺者为孝,她倒好,总嫌我唠叨。儿子也是一样,逢年过节又是给钱又是送东西,平时想见一面都难,没一个让我省心的。”
老伴听我唠叨完,开导我说:“‘间歇性’孝顺也是孝顺啊。子女都有工作,有小家,经济和精神上压力都比咱们大。看他们每天忙得和陀螺似的,不能随叫随到,也可以理解。自己养的孩子,自己还不了解吗?你闺女就是脾气大,在单位戴着假面具工作,在家如果还夹着尾巴,岂不得累死!”
老伴倒是佛系,万事都想得开。既然答应了去看电影,我只好奉陪。女儿早就安排好了,看完电影再请我们吃西餐,然后还要请我和老伴去做足疗。都是自家人,破费啥呀。我刚想拒绝,老伴悄悄对我说:“女儿好不容易放松一天,别毁了她的兴致。”
细想,我对父母的孝心又何尝不是“间歇性”的。年轻时忙于工作、忙于家庭,好不容易休息一天,还有一大堆家务活要做。去娘家走一趟,屁股还没坐热就得走,只有遇上节日才能专心陪伴父母一天,还总觉得自己太忙,来日方长。
老伴感慨:“我算参透了子女孝顺的节奏,想出了应对之策。咱把平日要子女做的事情都写下来,节前告知他们一一办妥,当作过节子女孝敬我们的礼物。一年中节日那么多,让‘间歇性’孝顺延续不断,这也是过节的意义所在。”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女儿要请我看电影这事,八成也是老伴让她做的。他从电影上映就想看了,借花献佛,还成全了自己的私心。不过,老伴这些“心机”用在“间歇性”孝顺的子女身上,一家人皆大欢喜,也算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