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5版:心悦诚评

16版:光影记录

两块石头

(2022年11月1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石头

  是忽然想到的,贾宝玉和孙悟空前生都是石头,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相似处:都是主流社会的叛逆者。但两人叛逆的道路又是相逆的,神话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叛逆是性格的叛逆,先由叛逆而入归顺,如同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终于要长大,懂事,承担责任和义务,然后去取经;现实主义的《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叛逆是精神上的超越和回归,最后完成对于世俗礼法的超脱、对于温柔富贵的勘透。这两个都是我所喜欢的人。
  前几年,有个有趣的社会调查,专门针对女性的,问:西游师徒中你最喜欢哪个?结果出来令人大跌眼镜:竟然是那个贪吃嗜睡又愚蠢的八戒。不过我倾向于那个很小的比例:更喜欢那只上天入地的猴子。看《西游记》,就是喜欢看这只人化了的猴子,天性洒脱烂漫,浑无禁忌,让那些道貌岸然的神仙也在他的百般捉弄下哭笑不得,《牛郎织女》《天仙配》等故事里阴森可怖的天宫人物,因为猴子的缘故也都有了和善可亲的味道,就像上级或者家长,恼怒于你的胡闹,心里却有着善意的包容,有了亲情般的联系,比如观音。这充满喜剧色彩的活泼,怎不让我们这些囿于规矩的人跟着畅然快意!
  可惜的是,自得其乐的老孙,最神勇的年代、最逍遥自在的花果山水帘洞的年代,都在大闹天宫之后结束了。接下来,他被如来降服,压在了五行山下。这种痛苦,其实也就是人必定要长大的痛苦。孙悟空是先自由而后为礼法所拘,幸在天性未改,一路上勇斗妖魔鬼怪,但随便遇上一位仙人的坐骑都会大大吃亏,他真心要做善事,还得到上边“打通关节”。
  同样来自一块顽石的贾宝玉,尽管本性上也叛逆,被母亲谑为“混世魔王”,也时常流露出对于礼法和规矩的厌恶,但在一开始,正如贾母所言,他大略的表现还是合乎规矩的。稍稍的顽皮放纵,都是以另一些让步作了妥协。贾宝玉的叛逆,在一开始远没有孙悟空那样痛快与彻底。和孙悟空不同,到红尘的目的就是为了勘破,富贵温柔,终将成空,最后将一切放下,远游世外。可是,出了家就真的都解脱了吗?就获得了永恒的自由?只怕未必。现实主义的《红楼梦》不是没有描写过寺庙庵堂的生活,那里头的龌龊和伧俗一样不少,那么,如此年轻的宝玉,又到哪里去出家?
  两块石头,都是到人间来体验生活的。生活是他们的使命,叛逆是他们的方式。自由与叛逆同在,没有叛逆也就无从谈起心神的自由,因为群体的规则就是维护大多数人的安定,而维护大多数,也必然意味着放弃个性和自由。孙猴由无羁而归于礼法,是被迫放弃了自由,贾宝玉由礼法而至自由,按我的理解,他真正的自由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死亡。像宝玉这样的慧者,只有死亡才可以拯救他的痛苦。他由石头所变,本质已经与群人相异,要解脱痛苦,要么融于人群,要么作了追随本性的回归。而本性的回归,就是回到他的青埂之峰。这样的安排是没有出路的,于是让他当和尚。而出家,现实的世界即使远到天边,也不会有一方容他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