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一场沉浸式非遗探寻之旅

(2025年10月2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10月25日,潍坊市儿童友好小记者观察团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的小志愿者走进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探寻之旅。这座坐落于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展馆,不仅是目前山东省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更以“齐风鲁韵 多彩家园”为主题,成为承载潍坊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孩子们踏入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百工巧艺”“音韵绵长”“四时风物”等展区的展品琳琅满目,令孩子们目不暇接。在“百工巧艺”展区,骨架精巧的潍坊风筝、色彩鲜艳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纹路细腻的高密剪纸……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孩子们纷纷驻足欣赏,有人还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工艺细节。“音韵绵长”展区里,悠扬的古琴声、婉转的茂腔唱段缓缓流出,大家静静聆听,感受传统音乐的韵律之美。“四时风物”展区内则还原了潍坊不同季节的民俗场景,从春节的贴春联到端午的包粽子,浓厚的生活气息让孩子们仿佛置身热闹的传统节日氛围中。
  参观过程中,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环节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与参与热情。木版年画艺人手持刻刀,在木板上灵活雕琢,线条疏密有致、刀锋利落干脆,不一会,一幅生动的门神图案便初现雏形;风筝艺人则手把手教孩子们粘贴风筝翅膀,大家小心翼翼地涂抹胶水,对齐绢布,体验着手工创作的乐趣;面塑艺人指尖翻飞间,一团团普通的面团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瞬间变成憨态可掬的生肖动物和惟妙惟肖的花鸟、人物,孩子们围在一旁啧啧称奇,纷纷上前体验揉捏塑形,感受“指尖上的魔法”;核雕艺人则亮出“以小见大”的绝技,在方寸核桃上雕琢出亭台楼阁、人物景致等,栩栩如生,孩子们屏息凝神凑近观看,惊叹于核雕传承人“于细微处见乾坤”的精湛技艺。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潍城区全民国防教育“老兵宣讲团”成员、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宋磊担任讲解员,他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对潍坊的非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制作一只小小的风筝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年画的颜色调配竟然有这么多讲究。”参观过程中,孩子们纷纷发出感叹,对非遗技艺的敬畏与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了潍坊丰富的非遗项目,更让他们深入了解了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传承精神。以后,该中心将持续打造“儿童友好,童眼看更好潍坊”系列活动,让更多青少年走近非遗、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文化根脉、厚植家国情怀,让千年匠心在青春一代手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