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路欣)近段时间,潍坊市中医院皮肤科接诊的隐翅虫皮炎患者明显增多。隐翅虫被称为“会飞的硫酸”,秋季正是它们最为活跃的时节,河边、池塘边……这些潮湿的环境成了它们的乐园,却也给不少市民带来了烦恼。对此,潍坊市中医院皮肤科的医生作出了提醒。
日前,家住城区的周女士胳膊上突然出现了条索状水疱,起初以为是普通过敏,没想到几天后症状越来越严重。周女士到潍坊市中医院就诊,检查后被确诊为隐翅虫皮炎。经过门诊治疗,结合外用涂抹与中医治疗,周女士的病情已明显好转。
潍坊市中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范国娟表示,隐翅虫体内蕴含着强酸性毒液,一旦虫体在皮肤上被拍打、压碎或撞破,毒液便会迅速释放,沾染到皮肤上,引发局部皮肤的急性炎症反应。红斑、水疱、脓疱接踵而至,常呈条索状、斑片状或点状排列,伴随着灼热、刺痛或瘙痒感,让人苦不堪言。
“每年秋季,隐翅虫皮炎患者都会显著增多,今年这一现象尤为突出。”范国娟提醒市民,“驱离而非拍打”是预防隐翅虫皮炎的关键。“发现虫子落在身上,可以轻轻吹气或用纸张等将其拨落。”范国娟说,如果有毒液沾染到皮肤上,应立即采取行动。可以用大量流动清水、生理盐水或肥皂水进行冲洗,这是减轻症状、防止病情恶化的第一步。后期观察症状较轻时,可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膏涂抹。若症状严重,如皮肤出现糜烂、渗出、破溃等情况,务必前往医院就诊,切勿拖延。
除了应急处理,日常预防同样重要。潍坊市中医院皮肤科医师宫玉杰建议,市民日常应检查好家中的纱窗、纱门,确保夜晚关好门窗,减少隐翅虫进入室内的机会。同时,及时清除房屋附近的杂草、垃圾等,破坏隐翅虫的栖息环境,从源头上减少隐患。总的来说,牢记“驱离而非拍打”的预防策略,掌握“立即冲洗、及时就医”的应急处理方法,这样就能减少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