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晓萌)今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围绕“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主题,我市各县市区防减救灾委同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互动体验、科普宣讲、应急演练等方式,将防灾减灾知识送入社区、校园、商场和家庭,切实增强市民灾害防范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在奎文区,广文街道联合奎文区蓝天应急救援队采取“现场互动+线上直播”的创新模式,向市民演示消防技能、讲解自救知识;潍城区组织优秀教师走进潍城区智群学校、潍城区实验小学,通过案例解析与互动问答,激发学生学习防灾知识的热情;坊子区在坊子泰华城设置展板、播放宣传视频,重点普及地震防范、火灾应对及电动车充电安全等实用知识。
寒亭区除深入广场、重点人群家中排查隐患外,还组织企业观看全国防震减灾实验展演,并在幼儿园开展应急疏散演练;青州市在万隆购物中心与潍坊安盾安全服务有限公司举办科普讲座,同时利用应急广播系统扩大宣传覆盖面;诸城市组织有关单位走进社区及大集,结合民生保险政策解读,向群众传授森林火灾、洪涝等灾害的防范技能。
寿光市在西城首府小区通过演示心肺复苏与海姆立克急救法,吸引居民动手参与;安丘市在植物园发放宣传材料2600余份,并推动知识“进大厅”“进校园”;高密、昌邑、临朐等地在公园、商场、学校等场所滚动播放标语、设置展板,开展“五进”宣传,打通防灾普及“最后一公里”。
昌乐县在首阳山小学赠送地震科普手册,培养青少年避险意识;高新区与滨海区分别设置体验专区、组织幼儿园培训,强化公众参与感;潍坊综合保税区与峡山区深入超市、企业发放资料,夯实基层安全基础。
一系列贴近生活、注重实效的宣传活动,让市民在观摩、实操与交流中掌握了避险自救技能。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推动社会共同参与,让安全防线在千家万户中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