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亭
抗日战争时期,豫鄂边区曾专门生产“女将军”牌香烟,烟盒上印着一位跃马举枪、英姿飒爽的女将。这位女将便是寿光籍的陈少敏。她上马能手举双枪杀敌,下马能光脚插秧,朴实亲民的作风深受边区群众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她“陈大姐”。
那夜,我忽然做了一个梦,自己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小延安”——竹沟。在那座静谧庄严的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馆内革命先辈们的英雄群像,馆外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不时在梦境中闪现……醒来,我的思绪也随之回到了竹沟。
时光拉回到2006年12月,为缅怀家乡的优秀儿女——陈少敏,寿光拟建陈少敏纪念馆,特派考察组前往陈少敏战斗生活过的河南、湖北等地考察。我有幸参与其中,寻访陈少敏的战斗足迹,感受她的传奇人生。
经过9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考察组来到陈少敏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在确山县城西30公里处的竹沟镇,我们参观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和竹沟革命烈士陵园,重温了陈少敏在被誉为中原地区“革命摇篮”“小延安”的竹沟战斗生活过的艰苦岁月和光辉历史,并通过丰富翔实的文字、图片和文物展示,对陈少敏有了更加全面、立体的了解。
陈少敏(1902年-1977年),杰出的女革命家,原名孙肇修,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范于村人。1927年投身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沙场上,陈少敏是一员杰出的女将,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主持一个地区全面工作和直接领导武装斗争的少有的女领导干部。毛泽东曾称赞她是“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南侧,在一排排错落有致、黛瓦蓝砖的房屋之间,一座两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陈少敏当年的办公地点。这是大院里唯一的楼房,南门两侧分别有“中共中央中原局组织部”和“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两块牌子。进门后,看见西墙上是陈少敏的照片和生平介绍,东墙上挂着中共中央中原局组织部概况,东北角有木制楼梯可上楼。
1938年6月初,时任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兼豫西特委书记的陈少敏受党中央派遣,从豫西到达竹沟,主办教导大队,举办党训班等,培训党政军领导骨干700余人,使河南等省区的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为河南和豫鄂边区党组织的成长壮大及人民抗日武装的创建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竹沟期间,陈少敏以政委身份带起一支游击队,并于1939年率部东进,在平汉铁路伏击歼灭日寇百余人。正是靠着战功树立起的威信,新四军第五师成立时,她担任副政委,师长兼政委是李先念。
在竹沟期间,陈少敏身为组织部部长,虽有千头万绪的工作,仍拿出主要精力抓党员干部培训,像大姐一样从政治、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每一位党员的进步与成长。她亲切地教育学员:“在革命的大风大浪里,你们要经得起革命斗争的考验,要把自己磨练成橡皮,不应当成为玻璃,一碰就打,一撞就碎。”她除亲自主持党训班的学习训练外,还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员和同事们有了心事都愿去找她,让其帮忙出主意。
1938年8月,陈少敏主持河南省委工作,全力支持彭雪枫组建游击支队,帮助调配干部,挑选武器。彭雪枫带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后,陈少敏负责省委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发展党组织和抗日武装,不仅稳定了豫南地区的抗日局势,扩大巩固了竹沟革命根据地,还对河南抗日斗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39年4月,陈少敏奉命率部从竹沟南下与李先念会合,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她任政委。
这么多年过去了,陈少敏的名字在当地不少群众中仍耳熟能详。“陈少敏可是俺竹沟的大功臣,这里没有不知道的,她的故事多得很呢!”竹沟镇秦东民老人对我们说。
2014年6月,在陈少敏的家乡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范于村,陈少敏纪念馆正式开馆,即目前全国唯一一处陈少敏专题纪念馆。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走进陈少敏纪念馆,缅怀她的英雄事迹,学习她的高贵品质,传承她的革命精神。纪念馆内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展品,与当年印在烟盒上的“女将军”形象一起,永远印在了人们心中,永远那般鲜活与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