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8版:光影记录

09版:人文潍坊

12-13版:老潍县牟氏溯往

14版:老潍县牟氏溯往

15版:老潍县牟氏溯往

16版:老潍县牟氏溯往

别化湖边牟氏现有六支

(2025年09月1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牟家庄子
  牟惠明
  前别化村和牟家庄子的牟氏,为明朝永乐年间从登州府栖霞县迁来,两村相隔仅1公里,别化湖周边发展起一片村落,周围村落也因为别化湖的变化而变化。这支牟氏人才辈出,其中,党员干部牟惠明身残志坚的事迹令人动容。
别化湖滩涂上开垦
几代后渡湖再开荒

  前别化村和牟家庄子村呈东西分布,相隔1公里,位于潍县城以北20公里处,在牟家温庄东侧,距离仅1.5公里,现属寒亭区固堤街道。
  本支牟氏,在明朝永乐年间从登州府栖霞县迁来。先祖最初住在前别化村,西面就是别化湖。后来,始祖名讳因失火而损毁,该村雍正年间的秀才牟惟孝在续谱时只能上追牟琴为一世祖,其上可能还有三代。
  这支牟氏主要分布于前别化村、牟家庄子村、蔡家栏子村、固堤等。还有早年到东北三省和内蒙等地“闯关东”的,有1600人以上,从牟琴始,现已传至二十一世。
  要说这支牟氏的历史,不得不提别化湖。京剧《打渔杀家》中有句唱词“肖恩打渔别化湖……”就是这里。别化湖又称别画湖、别河湖、朕怀湖、蝶湖等名称,是渤海海岸边上的古老湖泊。据《水经注》载:“白狼出丹山,经北海郡东入别画湖。”“别画湖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
  宋元时期,由于海平面降低以及降水量减少,别画湖逐渐分离出别化湖、长泊湖、永安湖、高庄洼、常寨洼、莲花坡、黄荞洼等。到明朝初期,别化湖周边村庄为固堤坫、前后别化村、西横沟、南仲寨、崔家官庄、西安、魏家温庄、陈家温庄等村。这时的别化湖规模和水量变小了,但仍有三条河注入别化湖,分别是白浪河、虞河、大于河。湖水最后从西北角流入东西走向的横沟,过西横沟村、东横沟村,流入高庄洼、永安湖、最终迤逦前行入渤海。据《潍县乡土志》载:“别化村西有别化湖……自明季河道西移,此地逐成沃野。”约在明朝万历年间,白浪河、虞河、大于河相继改道,不再流入别化湖,使别化湖水量减少逐渐干涸。因此,潍北一带的村庄多数是在明初前后建村,与别化湖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传说,牟氏先祖来到潍北别化村时,在别化湖周边滩涂上开荒种地,勉强维持了几代,因土地有限而人口增长,生活更加困难。于是渡湖到西北岸边开垦滩涂,等庄稼收获时,就在这里打场晒粮,这就是牟家庄子故址。到牟琴孙子时,才将前别化村和牟家庄子分开,堂兄弟六个,行一、行四留在别化村,行二、行三、行五、行六住在牟家庄子,形成了如今的六个分支。烧窑制砖和窑匠,是这支牟氏的副业。
  本家族明清两朝出秀才3人、乡饮耆儒1人、乡饮介宾4人。近代有毕业于山东大学、为青岛市纺织工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牟志超。有解放战争期间领导对敌斗争的村干部牟学明、牟邦君;有党政干部牟延兴、牟连洪;有闻名烈士牟钦嵩、牟志广……
牟惠明不顾伤病忘我工作 双目失明坚持作报告
  牟惠明,原名洪昌、字惠明,后以字行。1926年2月生于牟家庄子村,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春担任本村小学教师。1947年3月到共产党领导的潍北县固堤区工作。在敌人进攻胶东时,他与区委一班人坚持敌后斗争,又任中共固堤区委宣传委员、组织委员。1951年任泊子区委副书记,1952年秋出任穆村区委书记。1957年10月,他被调任张氏区任区委书记。11月,他得了重感冒,连续几天发高烧。等烧稍退,他又背上枪,骑上自行车下乡检查工作,途中突然头晕眼花连人带车摔倒在河边一块石头上,不省人事。经诊断,他大脑严重振荡,眼底出血,有四根肋骨骨折,头部、臂部外伤较重。组织上安排他到胶县疗养院医治。
  1959年春,牟惠明的伤病基本稳定。他急着到潍坊市委组织部报到,要求开始新的工作。在他出院时,医生有留言:“根据本人伤病情况,建议今后做稳定性工作。”因此组织部安排他到教育局工作,进而到刚开始筹建的潍坊五中任书记兼校长。
  1960年8月的一天,牟惠明到市里开会,因为北宫荷花湾一带的路被水漫了。他一着急,出了一身大汗接着被大雨一击,第二天就什么也看不到了,最终确定为外伤性眼底视网膜剥离,手术后恢复了部分视力。他回到学校后,又不分昼夜地工作。时值三年生活困难时期,他想尽一切办法改善教职员工的生活。到1964春,学校各项工作进展很快,建设工作基本完成;教学工作也很出色,受到上级表扬。他却在1964年冬,因重感冒双目失明,无法治愈。1965年春,他主动办理了退休手续(后改办离休),那年他才39岁,变成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孩子都很小。不到一年,他一头乌黑的头发变得完全雪白。在他情绪稍稳定后,他重拾积极的心态,为自己提出了“两点坚持”,即坚持为革命、为国家作贡献到底,坚持学习到底。
  他每天让人读报或毛主席著作给他听,也重温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及现代小说《红日》《保卫延安》《铁道游击队》等。他还经常背诵《报任安书》《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阿房宫赋》,岳飞的《满江红》等古文,以寄情志。
  牟惠明在“文化大革命”后期,为五六十名老干部出具了证明材料。他以非凡的记忆力和向善之心,写出了许多确凿的材料,使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人和事,经过他的证明,问题迎刃而解,当事人立即获得释放。
  1977年6月,牟惠明得了严重的冠心病。从那以后,5年时间他基本没有离开医院。只要病情稍微稳定,他就给一些学校、机关作报告,给一些文史人员讲述李家营惨案、王固庄惨案和潍县战役等他的亲身经历。1978年冬天,他又要去作报告,魏医生阻止道:“老牟,你不要命了,你不能累着啊!”牟惠明认真地说:“这是为国家作贡献,今后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1982年5月7日上午,牟惠明因冠心病去世。他头一天还坚持学习有关文件,早上还让人给他读报,真正实现了他“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誓言,实现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