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8版:光影记录

09版:人文潍坊

12-13版:老潍县牟氏溯往

14版:老潍县牟氏溯往

15版:老潍县牟氏溯往

16版:老潍县牟氏溯往

文具不是玩具 别让创意喧宾夺主

(2025年09月1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孙瑞荣
  减压变脸笔、“面包”笔记本、“早餐”橡皮擦……近年来,各类食品、卡通造型的笔记本、橡皮、水性笔、笔袋等网红文具受到学生追捧。层出不穷的创意文具引起不少家长的热议。  (据《玉林日报》)
  开学季,食品造型的橡皮、指纹解锁笔盒等创意文具成为学生群体中的“新宠”,这些文具将童趣与设计结合,让原本单调的学习用品变得生动有趣,因此广受学生群体的欢迎。
  然而,创意文具走红的背后,家长的担忧也随之而来。不少创意文具为了追求“吸睛”效果,逐渐偏离了服务学习的本质。低年级孩子可能自控力差,课堂上盯着“薯条橡皮”摆弄半天,注意力根本没法集中在课本上;那些设计花哨、附带多种“玩法”的文具,看似新奇,实则成了课堂上的“注意力小偷”,长期下来不仅拉低学习效率,还可能让孩子养成分心的坏习惯。此外,一些创意文具的价格远高于普通文具,却因设计复杂、材质特殊,耐用性大打折扣,往往用不了多久就需要更换,无形中增加了家庭的负担。
  事实上,文具的核心价值始终是实用,创意只是锦上添花的附加属性。对于商家而言,在设计创意文具时,不能只盯着“流量”和“销量”,更要守住“安全”和“实用”的底线。可以在保证书写流畅、收纳方便、材质安全等的基础上,融入适度的创意元素。
  对于家长来说,面对琳琅满目的创意文具,需要引导孩子理性看待。选购时,应优先考虑文具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而非单纯被新奇造型吸引。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这款文具是否方便上课使用?是否容易损坏?是否存在安全风险?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让他们明白,文具的最终目的是辅助学习,而非充当玩具。
  创意本无错,关键在于如何让创意为学习服务。当创意文具既能保留趣味属性,又不偏离实用本质时,才能真正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好帮手,而不是干扰学习的“绊脚石”。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趣味与实用之间找到平衡,让创意文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