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景区门票,在网上找到优惠价途径,省下来的钱找人代排队;住酒店,在交易平台上找人低价代订星级酒店……各大高校和中小学陆续开始放暑假,暑期旅游步入旺季,不少人选择这类“代订”“代买”服务。需要提醒的是,酒店代订存在多重风险,包括诈骗陷阱、个人信息泄露等。而且这种行为本身属于违约违法行为,可能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和安全隐患。
●酒店代订有哪些方式?
低价酒店代订服务在各大交易平台上屡见不鲜,社交平台上也常常能看到诸如“688住美高梅”“不会还有人原价住酒店吧”的帖子。这些帖子声称可以通过内部价、协议价或积分兑换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低价房源。
为何代订卖家能有低价的客房资源呢?业内人士表示,一是一些代订人可能拥有与酒店的特殊合作关系,能够享受到更低的协议价格。比如部分酒店的员工可以用内部价为亲朋好友预订房间,一般价格为官网的七折至八折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员工本人使用的内部价更为优惠,通常能达到五折左右。
二是协议价,指公司与指定酒店合作,为其员工提供的优惠入住价格。这种代订方式通常会收取50元至100元不等的费用。协议价代订也不是没有风险。随着酒店对协议价查验日益严格,从要求出示名片和工牌,到通过公司邮箱验证,甚至联系公司人事部进行电话确认。一旦酒店查出冒用协议价,可能要求客人按当天前台价格支付房费,拒绝入住,甚至要求支付高额赔款。
三是一些人可能利用酒店会员积分进行房间兑换。积分兑换房间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星级连锁酒店,然而,这种兑换方式存在积分来源的风险,尤其是代订海外酒店时,积分可能是通过盗刷信用卡获取的。如果通过社交平台上的代订服务预订境外酒店,消费者也有可能面临信用卡被盗刷的风险。
●酒店代订有哪些风险?
卖家通过协议价和会员积分获取低价房源,这些渠道本身并不违法,但这些优惠通常要求客人本人使用,不得转让。卖家违反这一规定会构成对酒店房契约的违背。如果卖家以非法手段获取低价房源,使用冒牌工牌、盗刷信用卡,或者违反与酒店的协议进行转售,则可能涉及民事违约行为。
北京恩拓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鑫蕊表示,对于非正规渠道的酒店代订,如果酒店规定需会员本人入住则代订方涉及民事违约,消费者到店后有可能不能正常办理入住,遭受经济损失。若代订方在预订酒店时登记其本人信息而后实际由消费者入住,即入住登记主体与实际入住主体不一致,则此种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但即使不涉及违反法律,选择酒店代订也需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其他风险。
●酒店代订被“坑”该如何维权?
消费者应该保存所有与代订过程相关的证据,如支付凭证、聊天记录、订单确认信息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证明诈骗行为,并为后续的法律诉讼或投诉提供支持。如果在办理入住时遭到拒绝,可以向提供代订服务等平台或相关第三方机构进行投诉。如果遭受诈骗,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在代订卖家存在违法行为时相关机构会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若代订方并无渠道代订酒店,仅以代订名义让消费者付款预订,则可能涉嫌诈骗,消费者可到公安部门报案;若因代订流程问题导致消费者不能实际入住或遭受经济损失,消费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卢鑫蕊说。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