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光影记录

09版:高格雄文马萧萧

10版:高格雄文马萧萧

11版:高格雄文马萧萧

12版:高格雄文马萧萧

13版:高格雄文马萧萧

14版:高格雄文马萧萧

15版:高格雄文马萧萧

16版:高格雄文马萧萧

重拾创作成就显著

(2025年06月0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萧萧站在故乡的大地上。
  马萧萧恢复工作后受到黄胄激励重拾了画笔,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马萧萧诗书画展》;他受命主管“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成果优异;退休后对家乡文化事业有求必应。
  恢复编辑工作
  唤起奋发精神

  1976年底平反冤假错案,马萧萧列入平反名单,不久就回到了中青社、中少社,担任《儿童文学》编辑部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马萧萧当年个人兴趣微调,起自与黄胄美术才能的比较,想不到二次工作后,还是黄胄影响着他。原来,特殊年代黄胄也遭遇厄运,患脊椎病而致双手双腿半瘫痪,平反后住进了北京友谊医院治疗。马萧萧听说后,立即去医院看望。一见面,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泪流满面。两人促膝相叙久别之情。
  此时马萧萧发现,黄胄虽然半瘫痪,好像仍然坚持作画。他发现,在医院的一张椅子靠背上钉有画毡画板。平时,黄胄坐在椅子背后的沙发里,凝神挥毫。望着窗外的麻雀飞鸣、跳跃,生趣盎然,便画麻雀;有人送来一盆水仙,就以双构笔法画水仙。他虽然坐在沙发上,但握笔的胳膊全都悬空,其线条流畅而遒劲、构点花瓣时鲜活而灵动,令人惊叹。
  马萧萧回来的路上便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也应学习黄师兄的精神,在所有的业余时间里,拿起毛笔画画写字。”于是,一有空他就扎进艺术天地里,潜心研究。“我没有进过艺术院校,总感到基础差,我要好好补上这一课。”他曾说。
  马萧萧二次工作后,最令他高兴的一件事,是长篇叙事诗《翠笛引》在《延河》发表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
  
  主管三套集成工作
  壮大中国楹联学会

  1982年,马萧萧离开中青社、中少社,调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后改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工作,担任研究会书记处书记,并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在民协书记处分工主管“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工作。
  他执笔起草了申请将三套集成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报告,得到国家文化部的注重,给予批准,并列入国家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中国文艺十套集成(志)》之内,在文化部和中国文联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性的普查、收集、编辑出版工作。开办了三期“民间文学集成工作培训班”,圆满完成了全国民间艺术普查工作。在此期间,马萧萧的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区,了解并帮助各地完成了“集成工作”的普查以及原始资料的保管和编辑。执笔编写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纂总方案》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手册》。积极组织、指导了这项民族文化建设的开展。百忙中还亲力亲为,为《安丘民间故事集成》撰稿,并把多年来在家乡的采风积累,整理出了40余首童谣,命名为《安丘童谣》,对编纂山东歌谣卷和研究山东的民间文学作了具体的工作和贡献。
  1984年,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中宣部批准挂靠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决定由马萧萧主管该学会的工作,兼该会副会长。后来,又将楹联学会挂靠到中国文联,经民政部批准,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是一个纯民间组织,除在成立时,在马萧萧的主持下,由民间文艺家协会拨给1000元开办费之外,没有领取任何的国家经费。有如此发展,实属不易。
  
  退休忙于书画诗词
  热心支持故乡文化

  1986年马萧萧离休,摆脱了繁忙的行政事务后,继续以书画与诗词研究为每日必修课。整整“面壁”五年,成就显著。1991年12月,《马萧萧诗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博得艺术界赞誉。全国各地的朋友有的讨字画,有的探讨诗歌,还有的求写楹联……
  1993年全国楹联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马萧萧被选为会长,直至1997年第四次代表大会时才辞去会长之职,被推选为名誉会长。其间,他满腔热忱支持家乡各项事业。1995年6月,安丘出版了《五湖四海安丘人》一书,请他题词,他深情写下一首乡土诗,以表祝贺:“婆婆丁、开黄花,牟山汶水是俺家。婆婆丁、随风吹,五湖四海绕嘎里飞。婆婆丁、情意真,到了哪里都扎根。婆婆丁、赛黄金,忘不了安丘水土养育恩。”
  20世纪90年代中期,安丘营建青云山民俗游乐园,马萧萧受邀现场指导。他对上学期间学校曾经在此举行的踏青活动,对周边的高家沟、杏行村、泉子崖村等记忆犹新,讲了很多儿时的故事。当晚回到宾馆,写下七律《清明思乡》:“轻风细雨又清明,千里关山忆踏青。芳草地头肘股戏,杏花天外飘飖筝。高家沟里花如锦,泉子崖前水似冰。同学少年今几在?相逢应对白头惊。”
  马萧萧对故乡的文化活动有求必应。安丘县京剧团是全国闻名的“庄户剧团”,马萧萧在全国不同场合不遗余力地介绍。安丘县文化局筹备建团五十周年和“齐鲁小百花”京剧团成立庆典活动方案时,马萧萧参加庆典,非常激动,用毛笔即兴写下俚词予以赞美:“竹竿钢管大篷车,庄户剧团名誉嘉。五十年来根叶茂,同台四代满园花。”
  1999年10月,《安丘市文化志》岀版,邀请马萧萧作序。他抽出时间认真阅读后而作。安丘市文化馆编了一本《安丘民间故事》,两位作者赴京请他题写书名,他当即提笔就写,写出好几幅供挑选。还特地找出《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手册》《聊斋汊子》《泰山民间故事大观》相赠。
  2009年4月26日上午,马萧萧因病在北京301医院去世,享年88岁。全国各地楹联学会组织和个人代表千人参加了其遗体告别仪式。
  当时的上海老干部、乡贤鞠国栋所献挽联:“子美兵车闻汝声带动千军万马,退之杂说识君面知人高格雄文。”
  本期图片由张漱耳提供
  本期参考资料:《我所敬佩的马萧萧》《记着马萧萧伯伯》《司徒乔:马萧萧的美术老师》《中国楹联泰斗马萧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