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抗战形势发展,马萧萧又退学参加了青年军,到印度学习汽车驾驶。学成后回到昆明,时值抗战胜利,内战又起,他积极加入反内战的活动中。汽训班奉命开赴南京,在这里,他拜美术家司徒乔为师,司徒乔又将他介绍给徐悲鸿。
北上续学仅半年
一腔热血再投军
1944年,日本军队在河南的战场上集结兵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从邙(máng)山头和孟津渡口越过黄河,攻陷洛阳,同时南面的贵州独山也失守。国民党政府提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口号,号召青年学生参加青年军。
马萧萧此时在西北农学院已学习半年,看到大半国土沦丧,毅然放弃学业,参加了青年军。
马萧萧此刻的心迹,在寄给母亲信中所附的一首诗显露无疑:
娘啊!如果您要我学岳飞,
那么,您便是岳母,
在我背上刺上字,
把我给战争吧!
您听,敌人的马匹在嘶嘶地叫嚣,
蹄子踏遍了中原,
祖国又成了偏安之局。
娘啊,娘!不要寂寞的悲伤。
等到胜利的旗帜插上咱们的门口时,
儿子便要回家了。
学驾驶编入辎汽十四团
反对内战汽训班任助教
马萧萧于1945年元月到西安集中,然后和青年军乘飞机到云南曲靖,编入青年军第207师619团战车防御炮连,属杜聿明所辖。不久,又抽调出来,组成暂编汽车第一团,送去印度“中美汽车驾驶学校”,学习汽车驾驶技术。教官是美国人,学员们都认真刻苦,学得很快,一个月时间便学会了汽车驾驶及汽车基本保养知识。拿到证书,便成为正式的驾驶列兵。全团学习结束后,移驻印度东部雷多(今地图上译作“利多”)。
1945年7月,马萧萧和三名队友驾驶一部吉普车,由前车引路,沿“史迪威公路”驶往祖国的昆明。汽车队驶过“野人山”“鬼门关”,冒着生命危险回到昆明。马萧萧编在辎重兵汽车第十四团二营五连当驾驶列兵。
8月15日,日本投降,全国欢庆。毛泽东来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旧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哪想到,政协决议遭到破坏,内战危机出现。这时以西南联大为中心的“反内战”民主运动活跃,而辎汽十四团的士兵很多是西南联大学生,与昆明的民主运动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积极加入“反对内战”“成立联合政府”活动。国民党当局发现后将辎汽十四团调离昆明,到贵州的盘县待命。
马萧萧等一群民主思想比较强烈的军人反对内战,为了不离开昆明,报名进了新成立的汽车训练班。马萧萧还担任了准尉助教,继续与西南联大的同学紧密联系。但是1946年3月,汽训班奉命开赴南京,马萧萧找不到借口留下,最终离开了昆明。
在南京拜司徒乔为师
徐悲鸿为其指导画作
马萧萧自小爱好美术,心中的理想是上艺术院校。他到重庆就是为了这个理想,差点饿死在那里。这次随队来到南京,结识了司徒乔并拜其为师。
司徒乔是广东开平人,一个出道较早的画家。鲁迅《三闲集》中有写关于他的文章《看司徒乔君的画》。此文写于1928年3月14日夜,鲁迅在北平看了他的画展后写的,并买了他一张炭笔速写《五个警察一个○》。
司徒乔先后为鲁迅编的刊物《莽原》设计过封面,为鲁迅选定的小说装帧设计。
马萧萧与司徒乔的相识,缘于一场画展。马萧萧在汽训班开赴南京待命期间,一次上街,看到一处街口贴着“司徒乔灾区写生画展”的海报,便记下了画展时间。画展开展期间,他随着观展的人流进入展厅。
灾区(黄河决口后的黄泛区)的一幅幅人物与景象,那么鲜明,那么生动,马萧萧越看越受震撼。他是多么想见一见这位画家呀!他急切地向展厅一位负责人打听:“司徒乔先生在什么地方,我能见到他吗?”
站在电话机旁的一位穿黑旗袍的中年女士插话:“你找他有事吗?”
马萧萧说:“我想求司徒先生指导指导我的画。”
穿黑旗袍的女士微笑着,带着马萧萧去见了司徒乔。原来,这位女士就是司徒乔的夫人冯伊湄。
马萧萧向司徒乔行了大礼,就把自己的速写本递了上去。司徒乔认真仔细地看过之后,问他:“你为什么也画这么多的劳苦人呢?”
马萧萧答:“我在中学时期看了《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叫《挪登和他的百哀图》,介绍法国画家挪登以乞丐为创作对象所画的100幅画,我很受感动和启发。我也是穷孩子,也要为穷苦人画画。”
这一席话,令司徒乔笑了:“你读的那篇文章就是我写的。”
随后,司徒乔收马萧萧做了弟子,并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天,教导马萧萧学画。但司徒乔赴美国治病,师生不得不分别。司徒乔临行考虑到弟子的学画问题,恰好,闻知徐悲鸿来了南京,便带着马萧萧前去拜访,把他托付给了徐悲鸿。马萧萧与徐悲鸿也有了师徒之缘。
对司徒乔临走托付来的学生,徐悲鸿热情有加。他一页一页翻看马萧萧流浪途中的速写,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有的直接指出:“这里不能这样画,结构不对!”接着动手改画、示范。徐悲鸿辅导得如此详细、具体、耐心,马萧萧如饥似渴地聆听、吸收……
徐悲鸿除亲自指导马萧萧作画外,还与他商议过如何进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的问题。只是当时马萧萧已接到西北同学的邀请信,他也想速到西北,以便有机会到心中向往的延安,就向徐悲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肯定。同时马萧萧发现徐悲鸿也有北上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