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公益广告

11版:生活周刊

13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导演汪俊 《蛮好的人生》不需要定义

(2025年04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当下的影视市场,都市剧作为最受关注的类型之一,容易陷入“套路化”创作瓶颈,难以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就在众多创作者为此绞尽脑汁时,导演汪俊携新剧《蛮好的人生》亮相,这部聚焦保险行业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职场与生活的复杂交织,更凭借独特的人物塑造和新颖的人物关系,让人眼前一亮。
  谈及接拍《蛮好的人生》的契机,汪俊直言,这是与孙俪的一次默契合作。一直希望携手创作的二人,在遇到这个剧本时一拍即合。对汪俊而言,从未真正涉足职场剧领域的他,看到了创作新题材的机遇;而孙俪则对胡曼黎这个角色青睐有加。
  剧中,孙俪饰演的胡曼黎与她过往角色反差极大。在汪俊眼中,“俗女”胡曼黎励志且真实,充满烟火气。“她有她的市井生存法则,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有焦虑也有拼劲,孙俪把这个角色塑造得非常鲜活,很容易让观众共情。”汪俊评价,“孙俪扮演这个角色,跟她之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大区别。胡曼黎这个人物比她之前的人物形象更接地气。我觉得孙俪演得非常好,把这个人物的细节,包括每一个桥段、每一段表演,塑造得都很鲜活。她这次演这个角色,我觉得更容易共情,因为她就像你身边的左邻右舍,就像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你的同事。我觉得胡曼黎这个形象,孙俪塑造得非常成功。”
  此外,以前保险行业常被大众误解,汪俊希望借这部剧为行业正名:“保险与民生息息相关,行业里多数从业者正派敬业,我们剧中很多案例都是真实的,希望观众看完能对保险行业有新的认识。”
  全程在上海拍摄的《蛮好的人生》,充分展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汪俊对上海充满喜爱:“我觉得上海对于所有的创作者来说,就像一个宝藏,它有开掘不完的题材、故事和人物,它真的非常丰富。上海很独特,这座城市既有历史沉淀,又活力满满。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和未来,它对所有的创作者来说就像一块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好多戏都是在上海拍的,我现在筹备的下部戏可能也在上海,因为它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很多的素材和人物可以挖掘。而且从造型上来讲,上海这座城市怎么拍,画面都非常好看,它整体的城市风貌非常有特点,既时尚又古典。这次《蛮好的人生》取的很多景都拍得让我很舒心,《蛮好的人生》讲述保险行业的故事,和上海的商业气质是吻合的。”
  剧中大量使用上海方言塑造角色,这也是汪俊和孙俪精心设计的。“方言能拉近观众与角色的距离,表达更生动,对人物塑造帮助很大。比如胡曼黎对谁说上海话,什么时候说普通话。她有时候说上海话,是因为她这个客户是老上海,这样能充分拉近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还有她在发怒的时候,会本能地冒出上海话,因为上海话是她的方言,这样人物的心态也好,情绪表达的准确度也好,方言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方言的设置是出于对人物塑造的考虑”。
  《蛮好的人生》被很多观众誉为“爽剧”,但汪俊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蛮好的人生》不能算是‘爽剧’,我们尝试用喜剧的风格来化解苦难感。我们非常真实地在写女主角怎么样一步一步地从低谷往上爬,每一步、每一寸都爬得非常艰辛。可能观众可以从她的努力和成长过程中得到一种爽感,但这种爽感不是那种对对手报复了,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我们这个戏没有。”
  汪俊拍都市剧比较多,像《小别离》《小欢喜》《小敏家》等,也包括去年大热的《玫瑰的故事》。“有人说都市剧是我的舒适区,但对我来说这如坐针毡,真的不是舒适区,因为越来越难做了。可能都市剧要走下去,会有很艰难的跋涉,因为这条路可能会越来越窄。”在汪俊看来,都市剧创作面临诸多挑战,社会话题被反复挖掘,剧本容易大同小异,很难找到新鲜点和独特人物关系。这次《蛮好的人生》的创作,汪俊没有给它下类型定义,“最早在开拍前,孙俪就问我,怎么去定义《蛮好的人生》?这是一个职场剧还是生活剧?我说不要定义,因为职场有职场的局限,家庭有家庭的局限,我觉得两者的融合,可能就是‘蛮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