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公益广告

11版:生活周刊

13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寿光西堤村

创办简报公众号
村庄治理更接地气

(2025年04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本报记者 孙希明
  每月中旬,对于寿光市上口镇西堤村86岁的刘焕烈老人来说,都是一个特殊节点:包括他在内的广大村民,都会收到村里编印的《西堤简报》,社会事、村庄事等无所不包,这已经成为他们关注社情村务的窗口。“我不会用智能手机,现在除了看电视,就靠读村里的简报了解国家的政策和村里的事情。”4月10日,刘焕烈老人对记者说。小小一张简报,承载着村级党组织构建立体式宣传矩阵,男女老少皆辐射到位的“治理经”。
  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国亮是创办《西堤简报》和“家在西堤”微信公众号的倡导者之一,对以这种方式治村理政他有自己的见解:“老年人要么耳聋眼花,要么不会用智能手机,仅凭村里的大喇叭和微信工作群,宣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我们创办了简报和微信公众号。”
  《西堤简报》创办于2018年9月17日,当时包括上口镇在内的寿光许多镇街遭受内涝灾害,抗灾救灾成为第一要务,特别需要提振士气,《西堤简报》应运而生。“我们村没怎么受灾,但有的邻村受了灾,我们把邻村的受灾情况和一些感人的事例整理到简报上,传播到每家每户,为抗灾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国亮说,当时全村家家户户捐款,而且有100多位村民响应号召,义务到邻村救灾,展现了西堤村人的大局观念和精神面貌。
  村民刘金英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退休教师,经常到村民家中送简报。她对村里创办简报和微信公众号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国家有啥新政策、村里要干啥事情,都通过简报和公众号来通报、宣传,群众知道的事情多了,经常主动跟我们反映或交流,主人翁意识增强了,能帮助村‘两委’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西堤村,《西堤简报》和“家在西堤”微信公众号架起了干部群众沟通的桥梁,让党的声音更加入脑入心。“这几年村里开办‘幸福食堂’、开展天然气进村等民生工程时,一呼百应,群众争着捐款,弥补了村集体收入低带来的资金缺口,村里办成了许多以前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实事!”刘国亮自豪地说。
  编印简报也好,运营公众号也罢,都需要专业人才来负责,这方面西堤村有备而来。记者采访时,“90后”村干部刘传龙正在通过公众号发布信息。他大专学历,是村“两委”成员中学历最高、年龄最小的,主要承担着编印简报和运营公众号等任务。“依靠这些渠道,我们村将工作公开透明地展示给大伙,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吸引了村里不少年轻人和在外人士关注,我自己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刘传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