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专家学者齐聚峡山 畅谈“潍河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5年04月1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本报记者 吴晓强
  “今天,我们从不同的方位、地点,会聚在母亲河潍河之滨,这是我们难得的幸运,是珍贵的缘分,我们不会忘记这次在峡山的相聚,它将会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因为对潍河之情感,广阔无边,深无渊底,以此表达内心蕴藏多年的一片真情。”这是4月12日,在潍坊市峡山区举行的“潍河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李存修发言时说的话。
  有“当代徐霞客”之称的李存修,是安丘汶河文化河长、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译协理事。他从“经历潍河、认识潍河、宣传潍河、热爱潍河”四个方面,作了详尽的发言。他说,要关爱潍河,就要保护潍河和传承潍河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潍河长流入北海,亦如老师为我情。”李存修说,潍河干流总长246公里,他曾对国内长度为200千米至300千米的河流进行过一番研究及比较,少有一条河流流域范围内诞生或走出过如此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山东教育电视台原副台长赵维东回到老家,心里感慨万千。他在现场吟诗一首《赞三杰》,并讲述了潍河两岸的历史名人事迹。赵维东介绍,潍河是潍坊的母亲河,人类生活的历史相当久远,韩信、晏子、郑玄、乐毅、刘伯温等人物在此活动,像宋代的苏轼,也在当年的潍河边留下踪迹,还有曾经从现在的峡山及潍河流域走出的英雄人物。他希望像这样的文化研讨交流会能够多多举办,将潍河的自然文化、人文文化融合。
  省内知名文旅媒体人乔显佳在发言时说,潍河首先是水利水文,这是它的本色;其次是生态环境,它哺育了当地的农林牧渔;再次是民俗和历史文化,哺育了悠久的农耕文明,后者也是今日峡山、潍河最大的特色,最优质的开发资源。“往高处说,峡山潍河文化品质不低。往低里说,乡土气息浓厚,非常鲜活生动,变成旅游产品极具体验性。”乔显佳表示,潍坊的民俗特色在山东非常突出,原汁原味。潍河两岸亦是今日齐鲁大地在民俗文化方面氛围浓郁的区域。他建议,第一,为全社会提供健康保健的食品;第二,为城乡居民提供文化的归属感和心灵的港湾。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让潍河文化“活”起来、“潮”起来,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现场的其他专家学者也相继作了发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条潍河穿古今,半卷史书载文明。”潍河孕育了诸城、高密、安丘、昌邑等历史名城,串联起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滋养了苏轼、张择端等文人巨匠,更是见证了文化、民俗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潍河文化的故事,是过去的、现代的,更是未来的,让潍河的文脉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奔涌向前,让文化的力量滋养更多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