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至1943年,清河区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时期。小清河以南的根据地遭到蚕食,三旅收兵一部力保,守住了寿光以北的清水泊根据地。景晓村领导根据地军民针锋相对,坚持平原游击战,粉碎了空前的大扫荡。清河区和冀鲁边区连片后合并为渤海区,景晓村任党委书记,杨国夫任军区司令员。
日伪军疯狂扫荡 小清河南遭蚕食
清河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形势,从1941年到1943年日趋紧张,域内常驻日军达2万人以上,伪军与投降派5万人左右。一年比一年频繁地扫荡,实施了所谓的“囚笼政策”“蚕食政策”“三光政策”以及“军事、政治、经济总体战”等,把扫荡的残酷性提升到了空前的程度。
景晓村为了适应反“扫荡”斗争,要求区直机关军事化,实行军事编制,整个区直机关编为一个营,即区党委为一连、行署为二连、各救总会为三连,代号是蒙山营,由秘书处军事科长韩杰任营长。蒙山营的军事行动归行署主任李人凤指挥。
在扫荡相对少的头一年,清河军区坚持河南、河北兼顾。三旅主力部队继续向北发展,于1941年9月北渡黄河,经数日激战,胜利攻克义和庄,歼顽军3000余人,顽军何思源率残部仓惶逃跑。至此,我军完全控制了垦、利、沽地区,使黄河两岸、小清河两岸的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然而,此时小清河以南的根据地遭到蚕食,到1942年,只剩下寿光以北的清水泊和邹长南部长白山两块根据地。军区不得不从河北收兵一部应对。
1942年6月,日军从青岛、潍县、张店又纠集5000余兵力,兵分五路远距离奔袭清东,在清水泊合拢成包围圈,时值清河军区领导机关及部队主力都退守在此,英勇反击。临近的益、寿、临、广四县边区根据地全部被蚕食。八路军分兵转入敌后,破袭胶济铁路围魏救赵,拔除敌人山区新设碉堡、据点,牵动敌人兵力,才恢复了清水泊唯一一块根据地。
挖抗日沟改变地形 发展经济渡难关
10月15日,不甘心的日伪军7000余人在敌第六混成旅团长幡井指挥下,采取“铁壁合围”战术,再次进攻清水泊为中心的清东根据地。
清河军区机关和直属团一部在码头村与敌激战后突出重围,清东独立团转移到清水泊东部寇家坞、李家坞一带被敌包围,经一天激战于天黑突围。此战给敌人重大杀伤,击伤敌首幡井。但我方损失也严重,清东独立团两个连几乎全部牺牲,清东军区政委岳拙元负重伤。于是清东独立团与昌潍独立团合并,仍命名为清东独立团,赵寄舟任团长。
敌人对我根据地的扫荡,最严重的是1943年,日伪军相继出动千人以上的扫荡50余次,万人以上的大扫荡4次。
景晓村领导清河区军民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最典型的是挖抗日沟,大规模地改造地形。变敌之长为短,变我之短为长。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平原不同于山区,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自1939年8月起,景晓村提出学习冀南挖抗日沟的经验,将根据地内的大小道路都挖成沟内路,形成沟网,在沟内既可行路又可战斗。号召发出后得到广大军民响应,各级政府组织动员群众夜以继日地挖沟。日伪极力破坏挖沟,强迫群众填平。但是白天平了,夜间又挖,反复多次。此举在平原游击战中起了重要作用。1943年连续21天的大“扫荡”中,景晓村和军区指挥机关部分同志与杨国夫失去联系,前后都是敌人,就隐蔽在一条沟内整整一天,未被敌人发现,晚上才转移出来。
与此同时,区党委号召已经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县区,鼓励农民把地种好,多产粮棉,保证军民的粮食和衣物供应。还通过奖励劳动模范,提高生产积极性。当时广北的李洪洲、高化基,博兴的韩秀贞、王凤祥、杨恒伦等人,就是清河区有名的劳动模范。各县都有县一级的劳动模范。还颁发了《整顿垦区土地暂行办法》,禁止地主、恶霸强占土地,把公有荒地分配给抗属、贫民和难民。在艰苦的岁月里,垦区安置了难民2.36万户,10万余人。1943年还开盐田3000余亩,产盐6000多万斤。并建立北海银行清河区分行,根据地禁用伪钞、统一使用北海币,发放贷款,扶持工农业生产,仅1943年就发放农贷500余万元。
两个地区打通连片
渤海军区应运而生
1941年9月18日,山东纵队电令三旅渡过黄河向北发展,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同时,中央指示冀鲁边区派部队向南挺进。这是两个军区的首次联合军事行动。清河军区三旅向利津以北、沾化以东地区进军。在攻克由国民党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盘踞的沾化义和庄等据点后,三旅一部继续向西运动,接应从秦口河烟台沟渡河的冀鲁边区教导六旅十六团。十六团自9月上旬奉命由新海、无棣沿海地带向南挺进,经大小战斗9次,到达沾化以北,与三旅在老鸹嘴胜利会师。
清河区和冀鲁边区,是抗战之初形成的两个战略地区。将两个地区打通,是经中央批准的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制定的发展战略计划。经过五年的斗争,终于实现了。
1944年1月,中央批准,清河军区和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景晓村任党委书记,杨国夫任军区司令员。渤海区域内下辖6个地委、专署和军分区,计55县(市),面积54000平方公里,区域涉今山东省的潍坊市、淄博市、滨州市、东营市、德州市、济南市、河北省的沧州市,以及天津市津南地区,为全国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
渤海军区的成立,标志着渤海平原抗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时日军已成强驽之末,为了参加太平洋战争,在山东仅留下25000兵力,主要部署在交通干线、战略要点及工矿资源区等47处重点,已经无力对清河区发动“扫荡”了。
渤海军区迅即准备投入对日寇的战略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