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晓村来到清河区,正值敌伪顽三面夹击之际,他与杨国夫见面后立即带着组织部长苏杰等人,深入清河各地调查研究。景晓村瞅准了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的边区,选择寿北的阳河作为特委所在地,紧锣密鼓地投入工作。
赶赴清河上任 与杨国夫商谈战况
1939年5月12日夜,博山太河镇东同古村向北通往胶济铁路的山间羊肠小道上,一支30多人的小队悄悄向北行进。这正是景晓村带领奔赴清河区的干部队伍。半夜,他们抵近胶济铁路,瞅准时机在两个护路地堡间的桥洞下快速穿过,跑到铁路北继续前进,拂晓时分到达长山县南岭村。
5月中旬,景晓村一行抵达桓台县北六庄的清河特委驻地,立即投入工作,他主持召开了特委会议,传达山东分局指示精神,提出加紧建立专署和县、区抗日民主政权,扩大第三支队与地方武装。
5月下旬,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杨国夫率主力由胶济铁路南返回清河区,在桓台县东沙沟河子村与景晓村会合。当晚,在该村的三间草房召开欢迎会,副司令员杨国夫致辞,景晓村讲话。会后,景晓村与杨国夫单独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第三支队骑着胶济铁路,三路分兵,是适应前段斗争形势的权宜之计,并非建立根基、可攻可守的长久之策。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必须确定好战略发展方向,要选好一块地方,把第三支队主力开进去,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开展游击战。
共同的战略思想让二人刚见面便成了推心置腹的战友。从此他们在清河平原并肩战斗,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才分开。
十余天调查研究 进驻四边区中心
景晓村来到清河地区,正值敌伪顽三面夹击之际,而我军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未定。为尽快摸清情况,景晓村在欢迎会后立即带着组织部部长苏杰等人,深入各地调查研究。
他依旧身着来时那件蓝色斜襟长大褂,脚穿圆口布底鞋,头戴帽子,扮成教师,轻装简从,第一站选择博山县池上镇考察。几人途经第三支队十团团部和益都县独立营的驻地朱崖村时,与十团政委罗文华见面后稍事休息,吃了顿饭即匆匆赶路了。
那时吃饭困难,当时十团的给养是从铁路北运来的小米或小米煎饼,部分是从当地筹措的酸煎饼,大家都吃不惯。而景晓村抢先吃酸煎饼,说习惯了,酸味帮助消化。他不吃小米煎饼,随同的谁还肯吃呢?就把几张小米煎饼省下给十团。
这次路过益都用餐,说来还不是景晓村第一次踏上潍坊的土地。早在三年前的秋天,他还在乡师担任地下党支部书记时,按省委书记黎玉指示,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骑着自行车,来到临朐、广饶等地,联络过高启云等党员,联系和恢复党组织关系。
通过十多天调查研究,景晓村摸清了清河区的现状:清河境内日军有第五、第六混成旅团各一部、第十二军下属数个联队不下6000余人;同时还有国民党投降派、顽固派,计有国民党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部、鲁北保安司令刘景良部、保安六旅旅长张子良部、保安八旅旅长周胜芳部、保安十五旅旅长张景月部等不下10万兵力,不断向我抗日武装挑衅、磨擦。目前黄河两岸均为日、伪、顽占领;胶济铁路以北,小清河以南,西起历城,东至寿光,各县城及大的村镇都安了日、伪据点。但敌占区多居西部。只有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的边区(简称“四边”)东部有文章可作。
战争年代,党与军队是命运共同体,各根据地大都合二为一,只是小有侧重。景晓村理解得很到位。特委如果步步追随主力部队,安全没了问题,但也不利于发动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所以景晓村对全区调查,是要选择最合适的地方作为清河特委驻地。
目标有了:就设在“四边”。具体说是益都县第七区、寿光县第五区、临淄县第二区、广饶县第二区。此地均在今天的潍坊版图内。
1939年6月初,景晓村与上级派来的、从部队地方选调来的干部组成的特委机关,进驻这四县边区中间。初驻广(饶)南李家琚高村,不久移驻寿光五区阳河崖附近,设有组织部、民运部、宣传部、统战部、总务处等。此后,以此为中心开辟抗日根据地,很快把东西长20公里、宽10公里范围内的40个村庄发展为抗日堡垒村。
筹办《群众报》 着手重建地方武装
特委机关在“四边”时常遇到“扫荡”,情报来得及,就撤到东边寿北清水泊地区。突遇紧急情况只能就近潜伏。一次,景晓村带机关人员夜间潜入东朱鹿村,该村距朱良敌据点仅1.5公里。虽然在敌人眼皮底下,但村里建立了党组织,并挖有地窝。有党员、群众掩护,特委在此隐蔽了很长一段时间。
景晓村重视舆论宣传,刚到清河就筹备办了《群众报》,请益都一个人写了报头,景晓村写了发刊词。
为解决机关安全问题,景晓村在阳河一带动员青年组建警卫队,配齐了队长、指导员,逐渐使机关军事化,以适应战争环境;为解决机关工作人员吃、住、穿,又建立总务处专门保障;为解决全区干部问题,举办了党训班、群训班,每期一个月,景晓村和各部部长亲任教员讲课。景晓村讲课一般不看讲稿,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讲得很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特委选择“四边”落户后,景晓村非常关切周围的几支地方武装。寿光县独立营是1939年2月建立的,景晓村一到即找寿光县委,商议在各区组建区中队事宜,准备将独立营升级成独立团。益都县2月成立了一个游击中队,只有百余人,后来与临淄二区的一个中队合并,组建为益北大队。在“太河惨案”中遭受重大损失的十团7连补充进益北大队,景晓村便计划在益、寿、临、广四县边区组建大队。但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来了新任务,景晓村只得暂将组建地方武装一事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