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光影记录

09版:人文潍坊

10版:景晓村与渤海区的创建

11版:景晓村与渤海区的创建

12版:景晓村与渤海区的创建

13版:景晓村与渤海区的创建

14版:景晓村与渤海区的创建

15版:景晓村与渤海区的创建

16版:景晓村与渤海区的创建

顺利渡河推进既定战略

(2025年04月0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共清河区第一次党代会在博兴纯化镇召开。
  景晓村与妻子王梦林。
  第三支队实施第二步战略部署,开赴小清河北扩大根据地。景晓村先是组织随军工作团,后带地委过河,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形势喜人。在工作间隙与临淄妇救会干部王梦林结婚,速战速决完成了终身大事。
实施第二步战略
组建工作团随军

  步入1940年,山东纵队副总指挥王建安又一次来到清河区,在寿光央上向清河地委传达了山东分局、山东纵队的决定:由景晓村、杨国夫、徐斌洲三人组成清河区军政委员会,景晓村任书记。
  在王建安的主持下,清河军政委员会在寿光郑家埝召开会议,传达了山东分局、山东纵队对发展和坚持清河平原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巩固河南、向北发展,开辟河北,整理部队、创建根据地”的战略部署。
  会议对清河地区战略目标形成了三步走的决议。第一步:先巩固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和以寿光北部清水泊为主的根据地;第二步:渡过小清河,向小清河与黄河之间发展;第三步:跨过黄河,建立广大的根据地,并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
  目前,第一步已初见成效。随即军政委员会筹划实施第二步战略目标。
  2月下旬,第三支队除保留基干三营在小清河南扼守清水泊,其他主力从寿光牛头镇、央上出发,突破顽固派李寰秋、周胜芳、成建基等部在小河清两岸的堵截,渡过小清河北上,进入博兴和广北地区。
  清河地委组织了工作团随军北进,在广饶北部、博兴、蒲台、高苑开拓新区,通过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起了自卫团、游击队,建立县委、县政权及各种人民抗日团体。
  开辟小清河以北新区工作的同时,由景晓村直接领导的小清河以南根据地的建设工作,也在加速进行,建党、建政工作全面展开。
  在广饶吴家和寿光牛头镇等地开办了党校和工、农、青、妇等各种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群机构。
  5月5日,清河区参议会召开。景晓村在会上发表讲话,并当选为参议长。同时,清河区行政专员公署成立,选举李人凤、王兴国分别任正副专员。接着,清河区的农民救国会,青年妇女、职工救国会,文化救亡协会等相继成立。为组织这些群众团体,筹备有关会议,安排人选,景晓村夜以继日地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5月徐向前回延安,八路军第一纵队撤销,仍由山东纵队指挥所属部队。不久,中央决定罗荣桓统一指挥山东各部队,他提出山东纵队正规化。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山东纵队发出第四期整训计划。所属主力部队编成五个旅零四个支队。第三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三旅,下辖七、八、九三个团,派许世友来当旅长,刘其人任政委。
魏家堡伏击战鼓舞士气 小清河北抗战局面打开
  1940年秋天,清河地委、专署机关、第三支队后勤单位,以及群众团体、党校,暂时离开了“四边”,进驻博兴北部地区。
  该地处于小清河北、黄河以南,西接高苑、东连广北,都是盐碱地,老百姓喝的是咸水,吃的是菜种子,清河区党政军群领导机关驻在这里,生活比较艰苦。开始,机关驻地在辛集、康家坊、楼子韩等村。而第三支队随着继续北上来到垦利和广(饶)北地区,条件越来越艰苦,产生了一些思想问题。景晓村与杨国夫搞了一次政治整训,景晓村给部队报告,深入浅出讲根据地和游击区、敌占区相辅相成的关系,统一大认识,部队战斗力明显提高。
  9月21日,渡河部队在高苑县北部的魏家堡打了一次伏击,成为清河区的首次全歼日寇之战,军民受到鼓舞。接着,又在高(苑)青(城)公路、蒲(台)博(兴)公路伏击日寇取得胜利,不久又粉碎了上千名日寇对博兴、广(饶)北的扫荡。
  地委工作团不失时机宣传动员,群众认识了八路军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送来各种食品慰问部队。小清河北的抗战局面初步打开。
  这时,在博兴县纯化镇的景晓村,闻讯许世友、刘其人从胶济路南山东纵队驻地前来任职,他很高兴,感到这是对三旅领导的加强,是上级对清河的重视支持。因此,亲带警卫班,骑着马从纯化镇出发,西去滨县大李家村(属高苑)迎接。回来便召开整编大会,景晓村代表清河地委致欢迎词,正式宣布第三旅成立。
  整编后,三旅分兵七团在清中博兴、广(饶)北一带活动,八团在清西高苑、青城、邹平、长山、桓台一带活动,九团在清东广饶、寿光一带活动。
  10月,清河区在纯化镇召开全区第一次党代会,13个县的180名代表,代表全区1.6万多名党员参加会议。根据上级决定,清河地委改为清河区党委,景晓村任书记。会议历时半月,紧接着召开了清河区工、农、青、妇、文各界代表会议,到会代表300余人。宣布成立清河区各界抗日救国会和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与此同时,第二届临时参议会召开,寿光的抗日民主人士李植庭当选为区参议长。决定将清河区专员公署改为清河区行政主任公署,选举了议长、副议长、行政公署主任、副主任。李人凤任主任,下设清东、清中、清西三个地委。至年底,全区建有十个抗日民主政府。鉴于清河区抗日根据地的迅速扩大,山东分局于11月决定,成立清河军区,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委。
战争间隙收获婚姻 缘起四边干部培训
  岁末,清河军区迎来短暂间隙。12月31日,景晓村在博兴辛集结婚。婚礼非常简单,只邀请了老参议长、妇救会主任等四五位同志参加。景晓村在被逼着介绍恋爱经过时,风趣地说是速战速决。
  自踏入清河,景晓村就全身心投入工作,说忙得脚不离地都不为过。
  景晓村和妻子王梦林是4月份在四边干部培训班认识的。王梦林本名崔云庆,临淄人。21岁,毕业于省立济南女子中学。在结业典礼上,王梦林代表学员发言表态,景晓村也参加了。王梦林回到临淄县妇救会做宣传工作,与妇救会主任住一个炕,两人像姐妹一样。一天晚上,主任和她个别谈话,专讲婚姻问题,进而提到景晓村,问她有没有意思。王梦林感觉突然,不好表态,只提出一个问题:他家里有没有妻子?如没有,可以考虑。
  结果不久,景晓村就给王梦林写了一封信,明确解答了她所担心的问题,二人互相通了两封信,就结为夫妻。结婚次日,没吃早饭,王梦林就去博兴县委报到,任职县妇救会主任。婚后,她在基层工作,景晓村在领导机关,见面机会很少,更无节假日,一年能见几次面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