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人:晓霞(化名),女,55岁
缘来缘去,最美好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作者:于恩胜
清明将至,心情不由自主地紧张难受,一想到要去祭奠父母,应激反应比较强烈,强烈到不想朝灵山的方向迈出半步。可是不行啊,去只是难受几天,不去会被折磨许久。
去年清明我病了,两个姐姐和妹妹让我在家,我转了200元给妹妹,让她代表心意。但接下来,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情绪极度消沉,身体各种毛病频出,还整夜做梦,梦见跟爸妈在一起。我对姐姐、妹妹们说是因为没去祭拜的缘故,可她们笑我迷信,指出我到更年期了,身体不舒服是正常的。我很无语,心里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孝心。所以,今年我非常认真地做了准备,还特地把自己退休证的复印件也装进袋子里。
退休证是母亲的执念,因为她一辈子没上过一天班,对于有工作单位的人,她都抱有一份敬意,当然,更多的是可望而不可及。记得多年前我跟母亲聊天,谈及刚退休的三姨,母亲一脸羡慕说,她还有证书呢,虽然不大,却是红的,很喜气,真馋人……
我知道,她没说出口的话还有:“退休了还有退休金,早知道这样,我也出去找个活干了……”
因为清楚母亲的心思,当时我还开玩笑地说:“等我拿到退休证时,交给你保管。你一天看三遍,保准让你看烦了。”
母亲笑笑说,还是俺老三懂娘的心思,接着又叹气,说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
那时母亲已经83岁了,转过年来的三月,她就走了。我今年三月份退休,拿到退休证的那天,正是母亲的忌日,难道是冥冥之中的神秘契合吗?我当即复印了一份,想着到时候烧掉,遥寄给母亲,履行我的诺言,倘若母亲地下有知,肯定会很高兴的。
想到母亲会为了这样一点小事就高兴,我不知该欣慰还是心酸,因为母亲太容易满足了,她在世的很多年里,我们没有去关注她想要什么,而我们给予她的或许并不是她心里想要的。想到这里,刚刚平静的心又乱了起来……
怎么说呢?母亲是传统的家庭妇女,出身贫农,当时也算是村里的一枝花。她不但漂亮还能干,地里的、家里的,什么活都能做得有模有样。她16岁时就有人来家里提亲,但我姥姥家孩子多,需要这个大闺女当劳力,一直不肯给她许配人家,直到她22岁,算是老大姑娘了,才嫁给我父亲。父亲成分不好,但有文化,在村里的小学当老师。他曾经跟师范毕业来的女老师谈过恋爱,可女老师被一位干部的儿子看中。为了能到城里教书,女老师不辞而别。我父亲喝了农药,之后人就性情大变。我奶奶为了儿子托亲戚求到我姥姥家,许诺给我舅舅盖房子,于是,我姥爷和我姥姥几乎没犹豫,便同意了这门婚事。
父母成家后,母亲早早起来给公婆做饭,自己胡乱塞几口就去生产队干活,回到家洗衣、打扫庭院,晚上还要纳鞋底、缝补一家人的衣裳。刚开始,奶奶对这个媳妇很满意,可接连有了两个孙女后,就对我母亲各种嫌弃。我出生后,指桑骂槐已不足以出气,奶奶就找茬打我母亲。母亲性子很绵软,真是做到了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即便有消息传到姥姥家,姥姥趁着在地里干活时问我母亲,她只淡淡地说:“俺就是挨几句训,谁家婆婆不难为媳妇?”
两个姐姐分别比我大7岁和4岁,她们比我更多地见证了母亲遭受过的欺压和羞辱:奶奶打骂、两个婶婶的明欺暗压、家里最繁重的活是母亲干、最差的饭是她吃……
我读初中时,父亲转了正,还被调到城里的学校教书,按政策能带一个子女,那时弟弟太小,两个姐姐太大,我幸运地有了到城里读书的机会,后来也由此成了家里第一个大学生。此后,弟弟虽然有机会读书,但被宠坏了,几次走上歧途,读书也就与他无缘了。
父亲带着我在城里工作,母亲跟其他孩子在老家,她的状况并没有改善多少,依然是家里的牛马,得不到善待。之前,父亲对母亲还算温和,可随着环境变化,他开始嫌弃母亲什么都不懂,话也不会说,母亲变得更加唯唯诺诺。两个姐姐从小在奶奶的威吓下长大,性格都很柔弱,而天性泼辣的我成了替她们出头的“小魔王”。只要奶奶骂我母亲和姐姐,我就编顺口溜讽刺奶奶;如果她动手,我便站在院子里喊得震天响,让邻居们都知道奶奶又欺负人了。奶奶很生气,也很无奈,碍于邻居们的指指点点,从此她收敛了很多。母亲对此很感激,说出的话却很不争气:“骂几句怎么了?我身上又少不了一块肉,她也老了,打在身上不疼,你就别和她计较了,好歹她是老的……”
那时的我对母亲的软弱很是气愤,说出了很多伤她的话,什么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之类的。母亲听后脸上表情讪讪的,半是讨好半是委屈。现在想来,我很后悔,一个不识字,也没有任何地位的女人,从来没有人关心过她在想什么,哪怕是与她共枕眠的丈夫,也没有人告诉她应该走出去认识一下这个世界,她从出生就被圈在村子里,所有的经验都告诉她,女人就是要靠男人、靠孩子,所以,她的生存之道就是逆来顺受,为丈夫、为孩子付出,连带着为丈夫的家人付出……
我读高三时,父亲被调到市中心的学校,还分到了房子,母亲和弟弟也有了城市户口。按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可母亲的日子却比在乡下更难了。
弟弟被爷爷、奶奶惯得不成样子,母亲不是没有阻拦,可是她从来没有话语权,弟弟也不把她放在眼里,所以,弟弟到了城里以后依旧不爱学习,还总闯祸。父亲把弟弟的不争气归罪于母亲,并出口伤人,指责母亲不会教育孩子,还说后悔娶了一个“睁眼瞎”,有时在学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更是拿母亲出气,不仅恶言恶语,糟糕的时候还会动手。母亲一边整天因儿子提心吊胆,一边要遭受训斥和责骂,甚至是羞辱。当时两个姐姐还在农村,几个月来看母亲一趟,我呢,面临高考,即便看到母亲受到不公平对待,也没有心思和精力去关注她,更别说安慰了。
当我考入大学,弟弟也有了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爷爷去世,奶奶瘫痪,说好轮着赡养,可奶奶在我们家住了三个月后,说什么也不走了。母亲一直伺候了我奶奶五年,没有一句怨言。我放假回家,从不给奶奶好脸色,对母亲的以德报怨也很是不屑,责怪她人善被人欺。母亲听了也不作声,当我执意要送奶奶去叔叔家时,母亲一句话让我破防了:“我是在给你们积福啊……”
奶奶去世后,父亲患上老年痴呆,病重时经常在客厅大小便,那时母亲也70多岁了,眼见着她过于劳累,跟随儿女来城里的大姐和二姐,还有做生意的妹妹每天都来家里帮母亲。我因为工作很忙,只能拿出尽可能多的钱来弥补自己的亏欠。
当送走父亲后,我们姊妹尽全力孝敬母亲,带她出去旅游,给她买好衣服,做好吃的,可惜她年龄太大,加上年轻时太过劳累,腰和腿都有毛病,无法长时间走路,装上全套的假牙也只能吃软烂食物,更主要的,她对外面的世界太陌生了,见到什么都惊奇:“哎呀,和电视里演的一样啊……”
看到母亲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姐姐和妹妹感到好笑,我却很心酸。母亲很聪明,绣花的图案都是随意描绘,还非常漂亮;歌曲听几遍就能哼出旋律,只是听不太懂歌词。几乎不出门的她,如同生下来便被囚禁,对什么都一无所知……
我有时间陪母亲时,尽可能多地跟她说一些人和事,母亲好奇地听着,很少插言。有次我刷到一段访谈视频,一个女的回忆母亲,就觉得跟我母亲很像。于是,在母亲去世前的一年多,只要跟她在一起,就和她聊一些过去的事情,当我提到奶奶虐待她时,母亲只笑笑说:“我从来不去想那些不舒坦的事,话说回来,你奶奶不坏,就是强势惯了……”谈到父亲的暴脾气,母亲的话让我泪目:“不论哪一方面,我都配不上你爸爸。他学问大、本事大,有武艺的人才有脾气,和我似的没点用处,要是再有脾气的话,那不成笑话了……再说,你爸爸挣的钱全拿来养家,也从不胡来,他就算是很好的男人了……”
当我说到她为家、为孩子付出了一辈子心血时,母亲不以为然,说女人不就是为家、为孩子活着的嘛……
这就是我的母亲,没什么觉悟,以前我怨她太软弱,可如今我觉得她有点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