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
朱砚农,高密朱家沙浯(今属安丘)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解放初期的著名牙医。其父朱宝琛,毕业于登州文会馆,曾任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北京汇文书院(燕京大学前身)、山西大学堂等名校教习,翻译多部科学著作,在学术界甚有声誉。其兄朱廉圃,毕业于潍县广文大学医学科,就职于怀麟医学校。
朱砚农自幼受兄长朱廉圃的影响从事医学,先就读于美国人艾体伟在山东黄县创办的怀麟医学校,后就学于同仁医院牙科学校,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牙科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在北京同仁医院牙科行医,1925年后在北京灯市口逎兹府胡同东口路南25号开办牙医诊所。
他医术精湛,在京城颇负盛名,远近闻名。当时很多的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前清的王公贝勒甚至在京的外国人都常找朱砚农看牙,如曾任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北师大校长陈垣、国民党上将上官云相以及著名学者周叔伽等都曾找他看牙,许多名人留有就诊记录。章士钊也在致殷德贞信札中写道:“我此次拔牙是下了决心为之,此时喫饭其不便当,还要等廿余日才能装。医生是朱砚农,北京第一名手,妹可放心。”
朱砚农为人和善,凡来就医者不分贵贱,皆以礼相待。许多生活贫困的人来到诊所看牙,他常常不收诊金。1946年,朱砚农因给叶剑英等人治牙病,被国民党特务打掉牙齿,次年又遭国民党军警逮捕,后被保释。北大教授许德珩、朱自清、向达、吴之椿、金岳霖、俞平伯、徐炳昶、陈达、陈寅恪、张奚若、汤用彤、杨人梗、钱端升等13位教授,为此发表了《保障人权宣言》,轰动一时。新中国成立初,朱砚农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他有一女儿从医,生前为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治医生;侄子朱宣智,生前为北京口腔医院名誉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口腔系主任、北京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外甥郑麟蕃,生前为北京医学院口腔系主任、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
朱砚农曾为众多社会名流治牙,因而也获赠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如诊所大厅里挂着一副陈垣先生为他篆写的对联“著书难比习凿齿,知味何如齐易牙”,一语双关,文字运用的巧妙令人赞叹。书画家陈含光为他撰写对联“凿齿之名弥天所印,易牙于味每饭不忘”。
1948年,上官云相在京城患牙病久治不愈,慕名前来朱砚农诊所就医。朱砚农为他拔掉坏齿,镶上新牙,上官云相感慨“宛如原齿”,感激之余,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吴佩孚《墨梅图》赠于朱砚农,并在旁边题跋记录此事,可谓一段佳话。朱砚农收藏的部分字画,已于2024年嘉德秋季拍卖重新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