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6版:文润潍坊 凡人微光

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初高中生面临的成长问题 家长这样破局

(2025年02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学阶段的孩子不愿意接受家长的管教怎么办?不会交朋友怎么办?在学校总被别人欺负怎么办?和异性交往过多怎么办……在潍坊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潍坊市家校社共育30问(中学篇)》中,对家长普遍关注的这几个问题进行了剖析,本报“教育周刊”对此整理并分析,以供家长学习参考。
本报记者 赵春晖 整理
不愿意接受家长的管教怎么办?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其身心各方面不断发展。尤其中学阶段的孩子处在青春期,他们的情绪忽高忽低,行为变化不定。他们表现得似乎很自信,或者不和别人讨论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以此来掩盖不安全感。他们希望自己显得知识渊博、城府很深,不愿意让人看出来自己比家长懂得少。
  许多家长想通过训诫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会使孩子处于戒备状态,根本不听家长的。在此,建议家长一定不要小看自己的孩子,也不要笑话他们认真对待的事情,特别是不要在他们的朋友面前这样做。对孩子保持尊重,孩子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家长交换意见。所以,家长不但要对孩子讲话,而且要聆听孩子讲话,这样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以及其内心世界。
  其次,家长要学会变一味管教孩子为主动理解,平等交流。孩子接受的是尊重与理解下的教育,家长要在理解中增进与孩子的感情,才有可能容易与孩子沟通,从而使孩子由被动的不情愿地接受管教,变为主动地听取意见、接受教育。
  另外,家长应克服随意性,与孩子协商后订立必要的规矩。孩子的认识虽在提高,但心智的不成熟仍使其显得幼稚。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约定规则并共同遵守,比如做作业与玩的矛盾,用规定时间来约定;看电视、上网、玩游戏除了有时间要求,还可制定严格的内容要求。是约定就要严格遵守,做到违者该批则批,责罚分明有据。前期,家长与孩子互相监督,最终引导孩子自己管理约束自己。
不会交朋友怎么办?
  同伴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人际交往的需求愈加强烈,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交往的方式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部分孩子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认知能力也很薄弱,对于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意识和自信心,不善言辞。因此,他们虽然渴望与人交往,但又不会交往,更不善于交往。
  还有一方面,部分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和教育观念滞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也不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有些家长则忙于工作,孩子是隔代抚养,造成不少孩子在家中娇生惯养,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还有一些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甚至家长离异,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与他人交往受阻。
  关于交朋友,家长应为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指明方向。引导孩子对朋友要用心和善待,但不苛求朋友给予同样的回报,并告诉孩子善待朋友是件快乐的事情。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待他人好与他人待自己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与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当然,有些朋友会待我们很好,那应庆幸这是我们的福气,但不要认定这是常理。
  总的来讲,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尊重、接纳不同个性的人,对于学习、生活中的同伴要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沟通;善于倾听别人的心声,同时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在了解别人的基础上让别人了解自己,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相互帮助,自然也就有了朋友。
在学校总被别人欺负怎么办?
  如果孩子在学校经常受欺负,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孩子对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没有把握好;遇到问题喜欢退缩,不能积极面对,不懂得寻求外援力量;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明确是非;胆子比较小,害怕遭到报复;被人欺负时,不敢反抗。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家长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首先,找到孩子被欺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看看对方是不分青红皂白谁都欺负呢,还是只欺负咱家孩子。如果是前者,那问题肯定在对方。若我们能想办法沟通对方家长帮助其改正恶习,不但解脱了自家孩子还拯救了别人。还有一种办法是引导孩子思考如何与这类同学相处。如果是后者,我们要反思,是不是自家孩子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引起了误会,等解释清楚,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导孩子思考问题,不要只是简单地帮孩子处理问题,而是指导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处理问题的思路,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若孩子遇到问题,家长总是出面的话,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熟,而且很多高年级的孩子跟家长说起学校的事情时,只是希望有人能倾听和理解,并不期望家长出面。
  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宽容,有时候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多家长总抱怨孩子自私,只顾自己、不懂得替大人考虑,可是当我们仔细回想起来,我们可能错过了很多最佳的教育时机。家长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宽容、乐于助人、从正面考虑和解决问题等优秀品质。但是,一些家长在教养孩子时,往往怕孩子会吃亏。其实,孩子的自私都是家长无意中培养出来的。
  一个积极乐观、宽容豁达的家长,不仅能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树立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和异性交往过多怎么办?
  孩子和异性交往过多,经过分析大概有以下原因:
  对异性的好奇心增强。这种好奇心理既是生理成熟的需要,也是心理发展的要求,是正常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孩子通过各类媒介看到偶像剧和相亲节目中呈现出的爱情浪漫与神秘,使得他们对异性强烈关注。
  成人感增强。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和自主性、独立性的不断提高,中学生有了成人感,也要求别人把自己当作成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感受、意志和人格。异性交往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的社会交往。
  空虚感增强。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压力,或者厌学,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他们将感情寄托于异性身上;一些成绩优异或其他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容易受到异性倾慕,使得他们容易与异性交往过密;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缺乏温暖,在与异性的亲密接触中寻找缺失的“爱”。
  那么,家长应对可以从以下策略入手:
  家长应该巧妙地运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他们明确性别角色意识,了解性生理、性心理,打破蒙昧的神秘感。少男少女在一起难免会萌发出朦朦胧胧的爱慕之情,这种爱慕之情也可能会表现得很强烈,难以控制,但多数是不稳定、不持久的。所以,对待男女生交往过密的问题,家长要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不断施以关心和引导,忌不闻不问,同时,也要降低对孩子异性交往的过分敏感,家长应避免大喊大叫、公开揭短、威胁恐吓等有损孩子自尊和形象的极端做法,反之会使结果适得其反。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巧妙地利用舆论和同伴间相互牵制,避免孩子与少数人的过分亲密,减少微环境带来的性刺激强度,促进男女之间交往的健康发展。家长还要积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使孩子在学习之余过得更加充实。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其有一个奋斗的方向,陶冶其高尚情操。有了奋斗的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他们会逐渐明白:当一个人学业未成功、经济未独立时,谈情说爱只是人生游戏,缺乏知识含量的“爱”,多是出于本能的冲动,是短暂、无根基、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