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潍坊人物

08版:光影记录

09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0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1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2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3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4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5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6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嫦娥成就男旦梦

(2025年02月0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宗昌为父祝寿,野台子戏上找的是各地小戏班献艺。
  上世纪初,出生自潍北的京剧名角彦福一次演出后,得到梅兰芳的青睐,消息传出更是火遍胶济铁路沿线。彦福幼时家贫,他偶然扮作画上的嫦娥,竟十分俊俏,由此生出进戏班唱戏赚钱的想法。彦福对嫦娥情有独钟,曾参与创作《嫦娥奔月》剧本,可惜因年老未能将其搬上舞台。
彦福技艺惊看客
梅兰芳来信交流

  旧时潍北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彦福家在西北乡,潍县也出梅兰芳”。彦福本名孙作楫,彦福是艺名,出生于潍县西北乡禹王台下的西北孙村。上世纪初,彦福为胶济铁路沿线京剧舞台上的“红角儿”。他率领的潍县“四喜班”演遍山东半岛,在济南、青岛等大城市舞台上倍受追捧。老一辈人传说,有一年他在昌邑乡下演戏,有一年轻媳妇抱上孩子去看戏,戏散了回到家中,孩子还睡在炕上,原来抱去的是一个大枕头。为了不耽误看彦福的戏,姑娘媳妇把鞋都跑掉了,于是有了“彦福上了台,姑娘媳妇掉了鞋”的谚语。
  军阀张宗昌督鲁期间,正在各地演出的彦福忽然收到了潍县四喜班成员孙君收的来信,出人意料,信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先生从北京寄来的。
  原来,前段时间,张宗昌在其老家掖县为父亲祝寿,大摆阔场,内宅演戏舞台上请来了梅兰芳、余叔岩等泰斗级名角儿,野台子戏上找的是各地小戏班献艺。梅先生卸妆后走出宅院,想随便看看这些乡间小戏的“杂耍”,不想,这一看却震惊了,舞台上扮演小姑娘的正是彦福。梅先生对京剧剧目了如指掌,当然知道演的是《双怀印》。只见琴弦低吟,一个人惟妙惟肖地在台上表演,少女冒着危险,搭救井下落难的未婚夫,害羞、紧张、害怕,全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台下观众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喘,头上甚至冒出了汗珠儿,眼睛全都盯向舞台,鸦雀无声。这样的效果,实属难得。回到北京,梅先生就书信一封,表示愿意与这位野台子上的“孙君”经常书信往来,交流戏艺。消息传出,彦福在胶济铁路沿线更是闻名。有一首《潍县竹枝词》这样写道:“彦福有家住北乡,潍县也出梅兰芳。下台常被人围绕,大汉保镖仗武行。”彦福台上扮相俊美,下台后也被观众团团围住,一睹真容与风采。
彦福扮嫦娥惊艳 “金莲飞燕”成拿手绝活
  民间相传,彦福成名有两个与嫦娥相关的细节。
  少年时,彦福家贫,父亲早亡,由母亲带领逃荒去了胶南泊里镇的姥姥家,为了不天天“戳狗牙”要饭,只得进入当地小戏班学艺,干这被看作“下九流”的营生。“一九加一九,梨园子弟挨村走。三九二十七,梨园子弟没饭吃。四九三十六,小狗皮里虱子厚。”这样的一首“九九歌”,是旧时乡间戏曲艺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在戏班里受尽煎熬,动辄被班主一顿痛打。人在悲苦中最容易想家,彦福想起了潍县北洼里的老家,虽然穷,却很温暖。彦福母亲信奉嫦娥,在小草屋里贴着一张嫦娥的画,有一次他调皮,穿起了女孩的衣服,二姐说他真像画上嫦娥那样俊。受此启发,彦福向班主提出了学“男旦”的想法,不想这一来却渐渐成了戏班中的台柱子。
  彦福出徒后回到潍县,一位出家人慧眼识珠,资助他成立了自己的戏班,彦福有一手绝活儿“金莲飞燕”。旧时舞台上,男旦演的女性是三寸金莲,把木头做成的小脚模型套在脚尖上,还得走出行云流水的台步,戏谚里称“踩跷”,有观众是专门瞧演员的“踩跷”功夫的。一场戏下来,演员脚肿得像榔头,痛苦不堪。后来,彦福又受嫦娥画的启发,仙袂飘飘的嫦娥飞扬在月宫里,衣裙拖地,没有人知道她是三寸金莲还是天足。彦福的闺门旦改了戏妆,长衣拖在台毯上,脱下“踩跷”来,凭着腰身功夫和天足,台步走成了戏水燕子的轻俏妩媚,观众误以为他仍然“踩跷”,把这赞为“金莲飞燕”。有一年,在县城沙滩上搭台唱《十三妹》,天下大雨,为了看到这手绝活,观众久久不散。彦福深受感动,冒着戏棚的漏雨,连走了几圈这样的台步,让人们大饱眼福。
创作嫦娥奔月剧本 遗憾未能搬上舞台
  旧时梨园行,演员多在后台供奉自己的神仙偶像,香烟缭绕,三跪九叩首。如,“红净”供奉关羽,生角供奉秦琼,演闺门旦的彦福供奉的就是月里仙子嫦娥。
  新中国成立后,为响应国家艺术上“百花齐放”的号召,潍县京剧团要出新戏,剧团有人建议把彦福请到团里来,专门负责带新人。从艺道路上,嫦娥始终是彦福心中一个难以了却的情结。他用了几年时间,与剧团成员一道创作出大戏剧本《嫦娥奔月》,剧本的设计尽显嫦娥的美丽善良和彦福的拿手绝活“金莲飞燕”,只是此时他已年老体衰,力不能及,怕损害了心中美好的形象,这部戏久久没有搬上舞台。他退休时还叮嘱年轻同行,一定要把剧本好好保存。直至20世纪70年代,剧本还保存在剧团骨干演员手中。
  只是此时,彦福已长眠于地下,不能将嫦娥搬上舞台成了他永远的遗憾。夜深人静,草木窸窣,秋虫低吟,流水溅溅。一缕月光照上来,可能这位人间舞台上的少女,会与月宫里的嫦娥开始絮絮低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