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大于河的发源地便是天上的月宫,嫦娥将自己做的杏花胭脂由河水送往人间。河水下游流经之地,孕育出一片杏林。这里有个貌美的姑娘名为“嫦娥”,眼看要被清兵强娶,一名秀才利用这片杏林,机智地救下了嫦娥姑娘以及全村的未婚女子。而在大于河下游沿岸,家家户户至今还保存着嫁娶时往杏树上挂红绸的习俗。
秀才设计救下“嫦娥” 花轿齐发新娘“出嫁”
潍县西部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大于河,古时候叫作渏水,人们说,渏水是从月宫里奔流下来的。当它流下来的时候,月里嫦娥把自己做的杏花胭脂捎到了人间,送给她挂念的人间姊妹。河水缓缓流到下游几个村庄,养育了方圆十余里的一片杏花林。
有杏花的地方,花好人也好,有着“东岸皇上(小伙子英俊),西岸娘娘(姑娘漂亮)”的说法。杏花最艳丽的是河崖头、杏行两个村。两村北边的一个小村里,有位特别美丽的姑娘,姑娘“过百岁”时,来庆贺的乡邻都说:“这妮儿长得真俊,比月亮里的嫦娥还俊。”爹娘干脆给姑娘起了乳名“嫦娥”。嫦娥长到十六七岁,出落得越发美丽,若她到大于河洗衣裳,四庄八疃的小伙子全到河边撒网打鱼。若流饭桥庄上唱大戏,看戏看到一半的嫦娥被爹娘叫回了家,戏台下便会没了人影……
嫦娥也因漂亮引来了大祸。打下江山的“八旗兵”听说这里出美人,便抢亲来了。在山海关外时,八旗兵就有“抢亲”的习俗。他们在嫦娥家一棵大杏树上系了一片红绸作记号,随手扔下几吊铜钱作定亲“媒红”,说五天后来抬人,跟他们的头目拜堂成亲。若姑娘不见了,全村人都得砍头。
嫦娥的母亲吓得嚎啕大哭,嫦娥流下眼泪。邻居们来劝解,可心里清楚,嫦娥怕是躲不过这场灾难了。正愁得没法,篱笆门被推开,走进一个人,戴着江南那种竹斗笠,肩上背了雨伞,原来是在流饭桥庄上塾馆里教书的老秀才。
老秀才是半年前来到这里的,谁也不知道他家在哪里。他留了长长的胡子,总黑着脸,没人见他笑过。除了教几个孩子念书,他总是出门四处访友,都是斗笠加雨伞打扮,有时半夜才回到书塾。老秀才进门后,手抚胡须想了许久,忽然说:“有办法了,听我的。”一家三口都给这秀才跪了下去。
第一天,秀才让全村的小伙子抡起斧头,把村里的杏树砍了个精光。第二天,秀才把十几顶花轿领到了村里。第三天,秀才没来,有人看见他顺着河水向南去了杏花最茂盛的地方。
转眼间五天过去,抢亲的来了,没见系了绸片的杏树,抓住几个村里人就要砍头,这时有人大声喊着:“砍不得,砍不得!”回头一看,是老秀才。
秀才装作听不懂“八旗兵”的话,对着他们指天划地。“八旗兵”指指天空,是问那系着红绸的杏树在哪里,秀才哈哈大笑,伸手向南指去:要找的地方在南边。有人扔下马鞭,拦腰把秀才死死地抱在马鞍上,让他领路,使劲一鞭子打在马屁股上,领着人马一溜烟往南跑去。这下可掉进了迷魂阵,小村再往南,这里千杏万杏,满坡满野,正繁花盛开,每一根树枝上都系了红绸。
抢亲不成,“八旗兵”再回到村里,顾不得丑俊,先抓一个回去交差吧。他们刚到村头就听见唢呐响,十几顶花轿抬了出来,里面都坐着村中的女子。朝廷为了安定民心,颁下圣旨,不准“八旗兵”强占民妻,上了花轿就成了有“主儿”的人,抢不得。抢亲的队伍蒙了,村里的姑娘安全了。
老秀才瞅个空子钻进了杏花林,大概是去了别的地方。
娶媳妇嫁闺女
红绸片挂树上
大于河下游两岸至今还沿续着一种风俗。“二月寒食杏花开”,寒食节赶在农历二月末的日子里,那是因为年后“春脖子”短,过大年以前就打春了。没多少日子,院子里老杏树的枝条先是变得柔软水灵起来,然后伸出墙头,一朵两朵白里透红的花朵轻轻落在枝梢上,在谁也不注意的时候,忽然就满树满枝热闹地开放了。正是娶媳妇嫁闺女的好日子,伴着“呜呜哇哇”的唢呐喇叭响,花轿颤颤悠悠从杏花枝下走过。院里的小脚老太太找出早预备下的鲜艳红绸片,蹬着梯子,挂在了杏花枝上,有的还坠了一串铜钱。据说这样不光杏子长得个大味甜,还保佑全家平安吉祥。风俗里还传说,故事里的老秀才是顾炎武,明朝末年的抗清义士。在一些古典文籍里,收录着顾炎武潍县怀古诗句:“人臣遇变时,亡或愈于死。夏祚方中微,靡奔一人尔。二斟有遗迹,当日兵所起。世人不达权,但拜孤山祀。”他赞扬帮助夏朝君主少康中兴的人臣伯靡,韬光养晦,卷土重来。像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中,是不值得学习的。诗中记述了后羿、寒浞代夏、少康中兴这样一些潍地远古的故事。风俗里还传说,抢亲的故事发生后,村庄里的杏树渐渐少了,开花时也是稀疏的,更没有谁家的姑娘再敢叫“嫦娥”这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