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潍坊人物

08版:光影记录

09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0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1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2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3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4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5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16版:嫦娥传说与潍北风俗

飞仙之地成庙会

(2025年02月0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团团白云拥着嫦娥向天上的月亮飞去。
  传说,寒亭的云台山是嫦娥“飞升成仙”的地方,嫦娥站立的位置成为一口井,井口涌出缭绕云雾,为人向往,后形成了古老的云台山庙会。云台山庙会的盛况还被制作成年画《四月十八庙会》。地方志书曾记载,有一年云台山庙会时,观众因看戏攀上庙墙以致庙墙倒塌,造成了事故。
嫦娥盗药升仙去 古井吐絮罩云台
  远古时代,潍北一带属东夷民族的生活区域,冶铁和弓箭制造在这里萌芽,“夷”为会意字,即人背一张大弓,在古文字里,“铁”是被写成“金”字旁加“夷”字的。因为文明发达,这里形成了东夷族的部落王国,国都就在古老的寒亭村里。嫦娥是部落里一位美丽的姑娘,善良温柔,原野上的小鸟、野兔都是她的好伙伴。她偷偷爱上了英俊的小伙子寒浞,两人海誓山盟,私定终身,可寒浞的父亲却硬是不让儿子把心上人娶进家门。国王后羿早就盯上了嫦娥。后羿有一张神弓,有一年天上现出了十个太阳,他张弓搭箭,一连射下了九个。有一天,寒浞和嫦娥在小树林里幽会,后羿一箭将寒浞射伤,抢走了嫦娥。
  嫦娥只得咽泪妆欢,待有一天再见到寒浞。小鸟为嫦娥衔来寒浞替她采下的樱桃,后羿下令把大树全部砍光,不让小鸟落下来。野兔送来寒浞采给嫦娥的野花,后羿下令筑起高墙,挡住野兔的脚步。嫦娥暗自饮泣,夜深人静,祈祷上苍:让村寨里长起一座高山,好登上去望一眼自己的心上人。在呜咽中,嫦娥睡去。忽然山摇地动,平地上起了一座高山,这就是后来的云台山。嫦娥天天站在山上向坡野里望着,三年的时间,所站之处深深的脚窝变成了一口井。后羿暴跳如雷,搭弓一箭向山顶射去,没想到,神箭落在水井边上,一股清泉从井中涌出来,变成一条河流,涛涛汩汩向村寨外流去。嫦娥大喜过望,趁后羿酒醉,把神箭扔下河流,神箭顺水漂流而去。
  神箭恰好被寒浞得到,他率领乡民,怒喊着向村寨涌来。寒浞首当其冲,劈开寨门,杀死了后羿,取代王位,修起一座广寒宫,除与嫦娥团圆外,还霸占了后羿的全部妻妾,并听信其中一个女子的挑唆,找来“灵药”准备升仙。称王已不能满足他了。
  嫦娥想不到含泪饮泣的苦等竟得来如此结果,心灰意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她偷偷吞下灵药,跑上山顶水井边,飞身跳了下去,若不能飞升,那就宁可与埋葬在厚土下的父母团圆。当嫦娥跳下水井时,清泉刹时变为团团白云,拥着嫦娥向天上的月亮飞去。这一去就再没回来。
  嫦娥离开了人间,水井里的云絮却从此不止。天天如棉如絮地喷涌,把偌大云台山笼罩,显得虚无飘渺,恍如仙境。岁月变迁,或许是因为这人间奇观,或许是因了嫦娥的凄美传说,这里形成了古老的云台山庙会。
  会期一到,山上人山人海,纷纷寻找着古井出云的仙迹。
古老庙会轶闻流传
庙墙坍塌生出悲剧

  嫦娥飞走了,因嫦娥奔月传说形成的云台山庙会却兴盛了无数年月,又产生出源远流长的故事。有会必有戏,其中,关于唱戏的故事最为寓意隽永。杨家埠年画里有一张《四月十八庙会》古画版,雕刻于清同治年间,画的就是云台山庙会。画中有提笼架鸟的,有吆五喝六赌博的,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有席地苦思对奕的……数一数,人物上百,一幅市井盛况的风俗画。正中舞台上正在演戏,席棚高卷的正中上方写着戏名《三娘教子》。
  据说1955年,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率领秋声旅行社来到杨家埠。程砚秋奇怪这里的年画没有程派戏的样张。有人急中生智,找来了《四月十八庙会》古画版,指着上面的《三娘教子》说是程派名剧目,不想程砚秋看后哑然失笑——画上虽然是《三娘教子》,可不是程派戏啊。清同治、光绪年间,闻名于京剧舞台的是“同光十三绝”程长庚等梨园前辈,别说程腔的流派形成,连程砚秋自己还没出生呢。
  程砚秋要离开杨家埠了,两位画师满口答应要为他画一幅程派戏的年画。这可给杨家埠的画师们出了一个大难题:画哪一出程派戏好呢?年画姓“年”,“有钱没钱,买画过年”,老百姓要的是过年的喜庆劲儿,程派戏里全是催人泪下的感情戏,动不动就哭下泪来,怎么能画到年画里去?就是画上了也没有人买啊。程派戏的年画到底没有画出来。杨家埠年画中没有程派戏,成了程砚秋的遗憾。
  农历每月二十一日,是否曾经为云台山庙会的日期,今天已经没有人说得清楚。但地方志书里记载:(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冬月二十一日,云台山崩,时正演剧,压死八十余人。”除夕将至,买多卖多,也许这庙会是临时启动的,要不,怎么会不年不节的唱大戏?当地民谣传唱:“天水关,唱得强,正晌午时倒了墙。”“塌了云台山,砸煞一万三。”民间相传,当时观众人头攒动,纷纷攀到山上高庙墙上看戏,庙墙年久失修,不能承重,轰然倒塌。传称有一万姓道士不幸遇难,抵顶了“一万”之数,不然要砸死更多的人。从此,寒亭街上不再唱《天水关》了。有民间艺人把戏送上门来,一听是此剧目,百姓面面相觑中连连摇头。另有传说,戏台下小摊上,一老年乞丐抢走了一串糖葫芦,摊主连忙追赶。刚及离去,庙墙便塌了下来,两人同时幸免于难。也许是出于怜老惜贫的劝诫,才产生了这样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