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月亮中坠下一支金簪,化作金线掉进云台山下的河中,由此令住在云台山下驿站中的年轻官员警醒,放弃了高官诱惑,不弃糟糠。而古来“寒亭八景”中就有“浞河晒金线”的说法。嫦娥的金簪可卜姻缘,只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只能用紫姑代替金簪,在洒满月光的东屋里悄悄卜问。
云台山下多离愁
驿站见证夫妻深情
嫦娥传说,让嫦娥升仙的地方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变得热闹繁华。云台山下建起官道上的驿站,青瓦粉壁,竹影拂窗。只是异乡羁旅,孤影对月,致使过往文人雅士悲愁在怀,有感而发。
传说一天,云台山下的驿站来了一名年轻官员,他本要去某地赴任,却忽然接到朝廷的加急文书,让他暂停在路途上,何时赴任,要等吏部再议。他一腔愁绪,月下徘徊在驿站的小院里。恰在这去留两难的时候,家乡的妻子来了书信询问。该如何回复?年轻官员抬头,天边新月,隐约如钩,如嫦娥含羞,楚楚动人。到底是嫦娥飞升处,他借景成书,写下了回复诗句:“休说三五便团圆,盈盈婵娟更可怜。天上白云添衣絮,桂府流光到广寒。”
诗中模棱两可,只说羁旅的去处。妻子本就因离别惆怅而一腔幽怨,他不想再令她添忧愁。妻子大约是大家闺秀,读完诗后心中生出疑问,赴任应是轻车快马,怎么是这样的旅途羁留?连连来信催问。为免妻子牵挂,年轻官员只得撒谎回信:“把酒对嫦娥,仆倒清光影。疑是吻卿面,莫惊转相亲。”驿站里对月饮酒,磕伤了面皮,只得暂留在旅途上。对着地上的月光,想起了你脉脉含情的双眸,权当我们的一次亲吻吧,不要多想。善意的谎言中,满含夫妻恩爱,不乏戏谑的玩笑,想以此打消妻子心头的忧虑。
说是“莫惊转相亲”,宦海仕途上的尴尬真的来了,消息是家乡的妻子先得到的,吏部的大人放出风声,如果官员纳他的一名侍女为正室,结亲拜在大人门下,走马赴任,指日可待。这一下让妻子掉进了日夜难安的煎熬中,恨不得马上赶来与丈夫相会。她先挥笔疾书,寄来一首小曲诉说衷肠:“圆时愁,半时愁。百转千回不自由。教人怎罢休?悔灵药,怕云流,泪眼望月上小楼,心已入寒秋。”
当随身老仆将书信送到年轻官员身边时,他正走出驿站,在浞河岸上徘徊踱步,纷乱的思绪如同逐波跳跃的月光,闪烁不定。刹时间,“啪啦”一声,一支金簪从月亮里坠下来,化作了一条弯曲的金线,掉进河中。云台山下,河水与月光折射,这样的幻境常有出现,古来“寒亭八景”中就有“浞河晒金线”的说法。羁旅他乡,愁绪如云,年轻官员猛醒,匆匆读罢书信,快步向驿舍走去。感慨大发,一股脑将夫妻互答的诗句题写在了粉壁上。
休妻再娶,换来一顶乌纱,这样的交换恕不接受。收拾起简单的行装,带上老仆,年轻官员离开云台山下的驿站,月光下,马不停蹄地走上了返乡的大路。遗憾的是,在时间久远的传说中,人们遗忘了这对诗人夫妇的姓名。
嫦娥金簪换紫姑 东屋月下卜姻缘
随着历史发展,驿舍存留在地方志书的记载中,传说中的诗人夫妇也渐行渐远被人们忘记,但有一种“卜紫姑”的风俗却在民间流传下来。旧时潍北一带,少妇少女常于夜晚三五相聚,姑嫂相从,各怀心事,进行祈祷的仪式。
仪式开始时,由两个少女双手撑起一张密密的线网,在她们的心目中,星星眨着眼睛的天空出现了。网下置一水碗,覆以呈“十”字形两条交叉红线,这是想象中的人间世路纵横。网正中垂下一条线,悬以布偶小人,于是,月中仙女嫦娥缓缓来到了人间。布偶又叫“紫姑”,因大多为紫色绸缎制成,既是仙女,当然要尊称为“姑”,极尽虔诚。秘密在心,轮流进行,轻声祷念:“紫姑神,紫姑灵,紫姑为俺传真情,有缘你往南北走,无缘你就东西行。”随着“紫姑”的自由晃动,直至默认占到了祈祷结果,再轮至下一人。
这样的仪式必须在月光下的东屋里进行。旧时,正房多为公婆爹娘居住,妯娌姑嫂间有些小秘密,不愿意让他们知道。传说,仪式不在东厢房便难以灵验。为此,聪明的小媳妇专门编出记住月亮初升时间的歌谣:“初一初二月牙儿生,初三初四打灯笼。二更初五,月满东屋。初七初八,坐坐等霎儿。”
相传,这种仪式开始是用金簪的,金簪珍贵难得,后来以“紫姑”替代。在旧时文字记载中,这样的仪式大多叫“占鬼卦”,为多地风俗。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中有“凤阳士人”的故事,曾写道:“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潍北一带用布偶和金簪占卜的仪式,想来是由“嫦娥坠金簪”的故事传说演绎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