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腊八节的醇香记忆

(2025年01月0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良进

  每逢腊八节,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那里有母亲温柔的笑容,有她亲手制作的腊八节美食,那些味道如同童年的记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母亲腌制的腊八蒜,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她精心挑选那些无破皮、紧实饱满的紫皮蒜,因紫皮蒜蒜瓣较小,易于泡透。母亲往往选择颜色淡雅的米醋,酸度适中,用它泡制的腊八蒜,色泽翠绿如玉,酸辣适中,入口香而微甜,令人回味无穷。
  腌制腊八蒜的过程,如同一场浪漫的仪式。母亲和我,一大一小,围坐在厨房的小桌旁,我负责剥蒜皮,母亲则在一旁忙碌着。她把处理好的大蒜,放入没有水和油的玻璃瓶里,然后小心翼翼地倒入米醋,直到蒜瓣完全被浸没其中。最后,母亲轻轻盖上盖子,将瓶子放在暖和的地方。那些日子,我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腊八蒜的蜕变。终于,十多天后,蒜瓣变得翠绿欲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那一刻,我们知道,腊八蒜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将为我们带来一场独特的味蕾体验。
  母亲做的腊八菜,同样令人难以忘怀。她将辣疙瘩切成细丝,放入容器中,撒上适量的盐,轻轻地抓匀。然后,放入糖再次揉抓,最后加入醋,揉抓至均匀。那些调料在母亲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它们与辣疙瘩丝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在调好味的辣疙瘩丝中放入蒜片、葱丝,再细细地揉一遍,那些食材在母亲的巧手下变得如此诱人。最后,母亲盖好保鲜盒,腌制一夜,腊八菜便大功告成。吃的时候,可以根据口味加入香油和香菜,那味道简直令人陶醉。
  熬制腊八粥,是母亲的又一杰作。她精心挑选大米、小米、红小豆、桂圆、花生米、小红枣等食材,将它们放入锅中,用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慢熬。这些食材在锅中欢快地跳跃着,仿佛诉说着它们的故事。母亲不时地搅拌着锅中的粥,以防粘锅。一个多小时后,一锅黏糯可口的腊八粥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色泽诱人,香气扑鼻,每一口都充满了母亲的爱意和温暖。
  吃腊八粥是腊八节的重要习俗。在民间,有不少关于腊八粥的习俗和传说。据说,腊八节吃腊八粥是为了庆祝丰收、纪念岳飞等。在一些地方,吃腊八粥还有特定的禁忌,如应在早上食用,不宜过中午。另有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境贫寒,曾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次,因牛跌落桥下受伤,财主将他关进房间还不给饭吃。饥饿难耐,朱元璋将能找到的杂粮混合煮成粥,意外发现粥非常美味。后来,朱元璋成为皇帝,回忆起这段往事,便命御厨煮制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而那天恰好是腊月初八,因此这粥被称为腊八粥。
  腊八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制作和享受腊八节香浓美味的食材时,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那些美食、那些习俗、那些故事,如同一串串美丽的珍珠,串联起我们与古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让我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古人留给我们的乐趣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