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久,王乐平参与了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署名讨蒋通电。王乐平提出改组国民党的政治主张,反对蒋介石独裁,在上海成立改组派,遭到蒋介石镇压。1930年2月18日,王乐平被刺身亡。
退居上海旗帜鲜明 强烈反蒋反对独裁
北伐军在即将与北洋军阀一决胜负前夕,国民党政府却分裂为两个政治中心,矛盾错综复杂,武汉形势紧张。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久,王乐平参与了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署名讨蒋通电。
王乐平坚持不去南昌就蒋,于6月去主持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党务人员训练班,提出改组国民党的政治主张。10月,王乐平参与驻粤委员反蒋活动。
1928年2月,四中全会中,王乐平等10位候补委员递补为中央执行委员。在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上,王乐平等粤方委员联名提出《重新确定党的基础案》,这项既反对蒋介石独裁,又反对地方实力派拥兵割据的提案,遭到右派反对,粤方委员中途退席返沪。
1928年5月3日,日寇在济南制造五三惨案。蒋介石向日寇致歉并下令禁止还击,国人痛心疾首,悲愤异常。5月12日,王乐平与王法勤、潘云超联名致函中常委会,提出对济南事件的意见:不应在日军未撤退前的压迫侮辱下开任何谈判,对日谈判要绝对公开,反对秘密谈判。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内部意见愈加分歧,王乐平退居上海,1928年6月参与创办《前进》《检阅》等刊物,并提出恢复十三年精神改组国民党,整理出版王乐平所著《中国国民党的组织与训练》与其他反蒋刊物,形成声势颇大的反蒋舆论战线。7月,王乐平参与创办大陆大学,陈公博出国后,王乐平代理校长。
蒋介石为加强军事独裁,定于1929年举行“三全大会”,与会代表不用选举制而由南京政府指派、圈定并使用威胁、操纵、收买等手段,使大会彻底成为蒋介石的御用会议。这一决定激起了国民党内极大不满。王乐平旗帜鲜明地投入反独裁、反圈定代表的活动。蒋介石被激怒,下令查封《前进》,绝大多数反蒋报刊也被迫停刊。此时,反独裁、反腐败、改组国民党已成为国民党内的普遍要求。
改组派发展迅速 公开反蒋遭到镇压
1928年冬,王乐平与陈公博、顾孟余、王法勤、朱霁青、潘云超、白云梯、郭春涛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后称改组派),总部设在上海,内设组织、宣传、总务三部,王乐平负责组织部。1929年1月陈公博去法国后,王乐平成为实际上的总负责人。
改组派1929年2月宣布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国民党今日已为军阀、官僚、政客、买办、劣绅、土豪所侵蚀、盘踞、盗窃、把持。孙总理之三民主义,已经被他们篡改;第一、二次代表大会决定的纲领,已被他们唾弃。“今日南京的中央已成为一切反动势力的大本营”,故而“重新决定纲领,准备改组国民党”。
改组派很快在浙、苏、皖、鄂、湘、鲁、晋、豫、川、桂等10余省市及日本、越南、法国、新加坡等地相继建立支部,会员遍布上海、南京、天津、北京各大学校及全国各省市的国民党组织,声势颇大。蒋介石变本加厉镇压改组派,严令各地检举呈报,进行惩处。
1929年3月,王乐平等13名中执委员发表《关于最近党务政治宣言》,成立“中国国民党各省市党部、海外总支部联合办事处”,斥责蒋介石在南京特别市党部代表大会上进行血腥镇压。蒋介石恼羞成怒,议决开除陈公博、甘乃光、顾孟余等的党籍,将汪精卫予以书面警告。
蒋介石进一步控制了整个国民党后,便从政治、军事上排除异己扩充实力,因而与阎、冯、李等各系军阀产生了重重矛盾,爆发了一系列残酷的内战。那时,地方军队在政治上缺乏反蒋资本,为谋求出路,便派出代表常驻上海,同改组派总部加强联系共谋反蒋。因而给了改组派军事倒蒋强有力支持。
5月,王乐平在上海主持成立“护党革命大同盟”,发表《宣言》及《缘起》两个文件,历数蒋背叛革命篡夺北伐胜利果实,穷兵黩武,攻桂迫冯实行个人专制等罪状。宣布“为推翻蒋介石统治,重建革命政府”。
鉴于汪精卫、陈公博的别有用心,王乐平于7月决定护送父柩返原籍暂时离沪。一路小心躲避暗算,入诸城县境,得杨虎城部属(冯钦哉团)保护逃过此劫。王乐平知高密仍为蒋特监视,万难通过,于是南下日照石臼所,9月初乘帆船返回上海。
10月3日,国民党第三十九次中常会以“勾结军阀余孽、颠覆党国”罪,议决通缉王乐平等10人。19日,国民政府训令第1117号密令查封上海改组派总部,同时大陆大学也被查封。28日,国民党第五十二次中常会议决将上述9人永远开除党籍(陈公博已于国民党三全大会开除党籍)。
王乐平遇刺 改组派瘫痪
12月,各地改组派纷纷讨蒋拥汪,军事倒蒋八方呼应。蒋介石的阴毒残狠人所共知,此时同仁亲友均劝王乐平加以防范,他漠然置之。在改组派的领导层中,王乐平与陈公博、顾孟余之间不仅政治主张、理论原则不尽相同,就连组织也不统一,王乐平是衷心拥护三民主义,坚决主张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而陈、顾只主张改组,是谋取权势的政客。在王乐平负责期间,改组派的活动给蒋介石以很大威胁,在蒋介石看来,只有王乐平是眼中钉,因而对其密谋加害。遂派亲信陈希曾到上海,嘱令特务头子杨虎派打手七人,于1930年2月18日深夜,闯入法租界迈尔西爱路314号办公室,乱枪狙击。王乐平首当其冲,身中七弹,一代民主斗士,壮志未酬而饮恨九泉。
舆论大哗,纷纷谴责蒋介石摧残民权,扼杀民主,丧心病狂,惨无人道。蒋介石在民情激愤,群起声讨中狼狈不堪,为遮羞盖丑,贼喊捉贼地下令上海警备司令部限期破案,严惩凶手。又以“王乐平在北伐中卓著功绩”为名,派代表奉赙两千元,以资治丧,被王乐平遗属严词拒绝。王乐平长女王贞民(又名王平)为此登报声明(见《革命日报》1930年3月1日第一版):
本月二十二日,有警备司令部王某者,携介石致两千元前来,声言为先父治丧之用。窃先父为何而死,与孰致之死,世人早已大白。当此元凶尚未授首,贞民何人忍受仇赙,当严词拒绝。深恐外界不明真相,特此登报声明(再,此项启事,昨送上海各报,均被沪淞司令部禁登)。
王贞民泣启
1930年2月24日
改组派受到蒋介石的残酷镇压,上海总部垮台,改组派陷入瘫痪。王乐平遇难后,灵柩厝于上海南市谨记路齐鲁别墅。1933年春,由汪兆铭、陈公博、于右任、蔡元培、丁惟汾、孔祥熙、冯玉祥、李宗仁、黄绍竑、何香凝、李澄之、范予遂、王立哉等130人发起公葬并募捐修建陵园、纪念堂于济南千佛山东麓。建成后于10月22日安葬。
本期图片由孟文杰提供
本期资料来源:根据《诸城文史资料》第12辑及王钧五、臧任堪、隋灵璧、王力、王洽、王铨吾的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