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光影记录

09版:迷人的潍坊非遗音乐

10版:迷人的潍坊非遗音乐

11版:迷人的潍坊非遗音乐

12版:迷人的潍坊非遗音乐

13版:迷人的潍坊非遗音乐

14版:迷人的潍坊非遗音乐

15版:迷人的潍坊非遗音乐

16版:迷人的潍坊非遗音乐

青州龙虎斗打击乐

气势磅礴保持原生态

(2024年12月0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州龙虎斗打击乐表演现场。
  杨广文
  杨广文开展培训。
  青州龙虎斗打击乐气势磅礴、旋律激昂,既可以独立长时间演奏,又可以为高跷、旱船等民间舞蹈伴奏,深受青州人民喜爱,现在主要流传于青州城区与周边一带。青州龙虎斗打击乐的非遗传承人杨广文通过非遗进校园、开展研讨会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喜欢龙虎斗打击乐。
明代从衡王府传到民间
只保留锣鼓曲流传至今

  青州龙虎斗打击乐原为管弦与锣鼓合奏乐曲,从青州明代衡王府流传到民间,因管弦乐器及其演奏较为复杂,锣鼓打击乐器与演奏相对简单,打击乐曲又可独成体系,因此,民间版本中,管弦曲便被删除,而由锣鼓曲单独演奏,流传至今且保存完整。
  《龙虎斗》的乐曲有激昂的旋律和磅礴的气势,又有配乐巧妙悦耳动听之处,演奏中有强有弱、此起彼伏,巧妙处引人入胜,高昂处昂扬激越、振奋人心。演奏者姿势端正、动作优美大方。各种乐器按照各自的乐谱击打的同时,配合紧密默契。例如,在“台仓七|台七仓|”两小节中,小锣、大锣、铙钹各击打两下,铙钹空拍要掌握节奏,锣捂锣要干脆,大锣在整个乐曲演奏当中,或空前半拍或空后半拍都要捂锣干脆。此两小节堂鼓应打“冬古入古入|冬冬冬|”。
  《龙虎斗》所用打击乐器为:鼓、锣、大钹、小钹、手锣等。它既可以无限反复地长时间独立演奏,又可以为高跷、旱船、龙舞、狮舞、秧歌等民间舞蹈伴奏。《龙虎斗》变化丰富、配乐巧妙、富有表现力,乐曲酣畅淋漓,表现出鲜明的形象性与动作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曲谱原汁原味 极具艺术表现力
  今年69岁的杨广文是青州市云门山街道东圣水村人,也是青州龙虎斗打击乐的非遗传承人。谈及成长经历,杨广文说:“我生长的东圣水村,有中共东圣水村党支部旧址(魏嵋故居),这里红色历史资源丰厚,文化氛围浓厚,村中不乏龙虎斗打击乐爱好者。在长辈们的熏陶下,我自幼与龙虎斗打击乐结缘,这份热爱逐渐变成一生的追求与事业。”
  据杨广文介绍,青州龙虎斗打击乐的曲目历经世代流传,从曲谱来看,无论是叙事结构的鼓点还是曲式结构,都基本保持了原生态,未发生显著变化。《牌子》《穗子》《龙虎斗》三段组成一套曲,龙虎斗打击乐为三段子中的其中一段。与连曲不同,套曲要求三个段子内在寓意上紧密相连,依次递进,生动展现了龙、虎从出场到相斗的全过程,极具艺术表现力。
  作为当前青州市龙虎斗打击乐的主要传承团体,东圣水村的锣鼓团队自2000年起便积极参加青州市的龙虎斗打击乐比赛,并多次蝉联一等奖。杨广文回忆:“早些年,大家的服装、乐器都由村集体统一购置。后来,我们这些老伙伴便自费购买,有时青州买不到,还得驱车前往淄博周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今龙虎斗打击乐的爱好者多为年长者,受工作等因素影响,年轻人鲜有练习。
演奏形式灵活多样 准备申报省级非遗
  在演奏形式上,龙虎斗打击乐灵活多样,既可由六人组成小组进行表演,也可组建起一支百余人的庞大演奏队伍。“由于演奏龙虎斗打击乐需要六种乐器,因此最少需要六人参与。”杨广文补充道。2019年国庆期间,由杨广文精心编排的大型鼓乐史诗《古城鼓韵·鼓动青州》在青州东夷文化广场震撼上演。该节目以龙虎斗打击乐为核心,吸引了400余名爱好者参与,场面壮观。
  谈及自己的学艺之路,杨广文感慨万分。他的入门师父正是他的大伯。他回忆说:“我与大伯一同练习龙虎斗打击乐几十年,既是亲人又是师徒。有一天,他突然找到我,说‘广文,我们去打一段《龙虎斗》吧’。我也没多想,便拿起了乐器,与大伯在温暖的午后小广场上共同演奏。然而,第二天,大伯便离我而去。我失去了敬爱的师父、亲密的家人,更失去了音乐上的知音。”
  自2015年起,杨广文担任青州市锣鼓秧歌协会会长,致力于推广和传承龙虎斗打击乐。2017年,他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成为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的特聘讲师,将这份艺术瑰宝带到了青少年身边。2019年以来,青州市文化馆不断创新全民艺术普及模式,在潍坊市各县市区中率先启动了“艺术进万家”基层艺术普及培训。杨广文积极响应,主动到青州各镇联系当地龙虎斗打击乐爱好者,开展文化研讨会,表演龙虎斗打击乐,共同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
  目前,杨广文正积极配合青州市,将龙虎斗打击乐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同时,他编写的《青州鼓韵》一书也即将付梓出版,为龙虎斗打击乐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