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锣鼓以其铿锵有力的鼓点,敲响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之音。何忠信,这位78岁的潍县锣鼓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通过组乐团、演出、进课堂等方式,不遗余力地传承发展这项技艺。在他的努力之下,潍县锣鼓吸引了众多爱好者,许多年轻人加入了传承的行列。
历史可追溯至东汉
清代吸收京剧元素
潍县锣鼓,这一源自潍坊本土的传统打击乐器,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东汉时期。东汉著名经学大师郑玄曾引述杜子春的话,描述了一种名为“土鼓”的乐器,它以瓦片为框,皮革覆盖两面,可以敲击发声。这种鼓,被誉为“群音之长”,在古代音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掌握,先人们进一步发展出了铜合金制成的锣,这种锣不仅在军事上用于指挥“鸣金收兵”,在礼仪场合也用于“鸣锣开道”,成为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随着宫廷歌舞的引领与民间文艺活动同步展开,锣鼓成了一种韵律,也就是锣鼓乐。
清朝中叶乾隆至嘉庆年间,潍县锣鼓会同其他地方杂耍一同活跃于白浪河两岸,每逢城乡节日与大型庙会,潍县锣鼓与各种杂耍共同演出,逐渐形成了高跷、龙虎斗和三翻引等潍坊特色鼓点。在清道光年间,随着京剧传入,潍县锣鼓吸收了更多京剧元素,形成了既有潍县传统的打击乐特点,又融入了较浓厚的京剧韵律的自身特色,这种打法在山东乃至全国都不多见,2014年潍县锣鼓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致力传承创新形式
组成大型表演团体
何忠信今年78岁,他与潍县锣鼓的缘分始于童年。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较少。偶尔有地方性的民间艺术表演,但大多仅限于春节期间才能观赏。在何忠信的童年记忆中,春节的舞狮和踩高跷表演是最令人难忘的,而这些精彩表演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潍县锣鼓的激昂节奏。
他居住在奎文区南大街,附近聚集了许多打潍县锣鼓的老人,他耳濡目染地喜欢上了这门艺术。15岁时,何忠信开始正式学习锣鼓演奏。由于当时没有谱子,他要先听曲记住节奏,再跟着师父学习。他用两年时间,熟练掌握了潍县锣鼓的鼓、锣、钹、镲、小锣的打击技术。为了更好地传承潍县锣鼓,何忠信组建了近百人的山东巨力鼓乐团,并邀请艺术家给予指导,使得潍县锣鼓由传统的五人组合演变为大集团表演形式。1993年,山东巨力鼓乐团表演的潍县锣鼓成为第十届中国潍坊国际风筝会表演节目之一,并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
何忠信全力以赴将他的演奏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学习者,传承潍县锣鼓艺术。2009年,何忠信会同郎咸光、韩力勋及张守本等老艺人,成立了潍坊市锣鼓运动协会,并于2012年带领协会成员远赴韩国,参加了国际第六届打击乐艺术节,将潍县锣鼓带上国际舞台。
组建老大鼓乐团 参加比赛和演出扩大影响力
为了更好宣传普及锣鼓文化,近年来,何忠信与郎咸光、王振华、张永田等锣鼓爱好者一同创办了潍坊市老大鼓乐团,潍县锣鼓是一门讲究配合默契的艺术,它的传统打法即五人五件套,即由鼓、锣、钹、镲、手锣组成,其中司鼓(鼓佬)为指挥,其他的几件铜器按照司鼓的鼓点及手势变化各司其职,司鼓的一个小动作或小手势即代表曲调变化,能够呈现一场协调的演出,要靠五个人动作协调一致。
老大鼓乐团经常排练的曲目包括《急急风》《三翻引》《高跷点》和《龙虎斗》,每首曲子都有不同的演奏场景和要求。为了有更好的演出完成度,老大鼓乐团成员们在何忠信的带领下,在技艺上精益求精,更在团队合作和舞台表现上下足了功夫。《急急风》作为一首节奏快速、气氛紧张的曲目,要求鼓手们必须具备极高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在排练中,作为司鼓,何忠信特别重视对节奏的准确性和力度的控制,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在快速的节奏中保持清晰的打击点。他们通过反复练习,默契渐成,使得整个团队的演奏如同一人。
老大鼓乐团还通过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让人们亲身体验潍县锣鼓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威海乳山市的大拇指广场,老大鼓乐团的演出成了当地文化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演奏的《急急风》节奏紧凑,让人心跳加速;《三翻引》则如同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引人入胜;《四击头》的强烈节奏和力度,让人感受到了锣鼓的震撼力;《高跷点》与高跷表演者的完美配合,展现了潍县锣鼓与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而《龙虎斗》则以其戏剧性的对抗和紧张感,将演出推向了高潮。
老大鼓乐团的成员们在演出中展现了娴熟的技艺,根据现场的氛围和观众的反应,灵活调整演奏的节奏和力度,使得整个表演既保留了传统锣鼓的韵味,又具有现代感和现场感。演出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这场演出也让老大鼓乐团的名声更加响亮。通过一场场演出,潍县锣鼓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这门艺术。
“潍县锣鼓要发展,保护传承外还要普及宣传。”为了将锣鼓艺术介绍给更多年轻人,2021年,何忠信等锣鼓爱好者还在奎文区幸福街小学展示潍县锣鼓的传统技艺。
如今,潍县锣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许多年轻人也加入了传承行列,何忠信说,他会和所有喜爱潍县锣鼓的市民一起,继续坚守这门艺术,让它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唐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