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宝宝成了“小黄人”怎么办?专家支招

(2024年09月0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周盈
  黄疸是指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沉积于组织中,引起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很多新生儿都会在出生后早期出现皮肤黄染,俗称“小黄人”。宝宝出现黄疸该怎么处理?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进行了解答。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这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只不过症状或轻或重。但是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天-3天出现,4天-6天达到高峰,7天-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出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周-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出生后一周至数周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既然黄疸几乎每个宝宝都会出现,那么为什么要重视呢?专家表示,因为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导致“核黄疸”,是过高的胆红素冲破血脑屏障,引起急性脑损伤的一种疾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等症状。
  出现黄疸该怎么处理呢?专家表示,首先要科学喂养。对于生理性黄疸的宝宝,需要加强喂养。因为胆红素是通过大便和尿液排出来的,加强喂养可以促进排泄;其次,要密切监测宝宝的黄疸情况,用皮胆红素测试仪监测黄疸,非常方便,便于帮助初步识别病理性和生理性黄疸;最后,如果怀疑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就诊,因为导致新生儿黄疸加重的因素很多,如感染、溶血、头皮血肿、颅内出血等,医生可以准确识别病理性黄疸及核黄疸的高危因素。对于病理性黄疸的宝宝,首先推荐蓝光治疗,此方法既安全又有效。而极重度的黄疸则需要换血或者血浆置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