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1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闲敲棋子水云间

——钱榖《竹亭对棋图》赏析

(2024年06月0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春玲

  古代没有风扇和空调,人们如何度过炎炎夏日呢?人们常在幽谷溪流边或树阴下寻几分清凉,明代钱榖(gǔ)笔下的《竹亭对棋图》就描绘了文人下棋消暑的雅逸情致。
  图中一茅草小亭,伫立茂竹丛蕉与溪水潺流之间。亭内两位士人围桌对弈,两个仆人持扇、携卷侍立在旁。近处是两棵高耸的松树,古朴苍郁,树下有小溪流淌。一座茅草小亭临水而建,亭子后面有茂盛的竹林、硕大的芭蕉和淙淙溪流,草亭临溪拥翠,幽雅清凉。茅草亭中有四人,各人的身份,由神态一望便知,左边翘腿坐着,斜视流水,正思考如何走下一步棋的是主人,他对面作陪的是客人。另外两人,神情恭敬、谨慎,应该是仆人。后方远处的小桥上,走来一位小童,手中不知捧着何物。亭中两位对弈的人,虽然在整个画面中所占比例很小,由于作者巧妙的构图,对弈者居于画的视觉中心,其余景物都围绕着他们展现或点缀,增强了画面形式的感染力。这幅《竹亭对棋图》表现了生活富足的文人下棋消暑的雅逸情致,钱榖年少时家境贫寒,这应该也是他向往的生活吧?
  钱榖出生在长洲(今江苏苏州)的名门望族,他的始祖是五代时期声名显赫的吴越王钱镠,曾祖钱孟浒“诗宗杜甫,画法王维”,颇负盛名。到钱榖出生时,家境已经败落,他少年丧父,孤贫失学,偶然的机会,有幸到了著名书画家文徵明门下,师从文徵明学诗文、书画,他学习刻苦,传说曾抄古籍几万卷。
  钱榖既有家学渊源,又遇名师,绘画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画路宽广,在山水、人物、花鸟,乃至版画插图都颇有建树,成为吴门画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传世作品有《求志园图》《虎丘前山图》等。钱榖也擅书法,只是被其绘画才华所掩,世人知之不多。
  这幅《竹亭对棋图》构图精妙,别具一格。为了描绘环境的幽深,画中有很多纵向的长条形景物,如松树的修长枝干、茅亭和远处小桥的长柱、芭蕉的长叶等。此境幽深却不逼仄,茅亭坐落的平台是横向的长条形状。画中纵向长条与横向长条参差错落,彼此呼应,如同采用了巧妙的空心粗线条,对画面中细碎的部分进行了分隔。松针、竹叶、细草刻画精微,毫发不爽,却显得细而不碎。
  画上有作者题诗:“小诗拙画问讯凤洲先生。经时不见王青州,养痾高卧林堂幽。竹寒松翠波渺渺,四檐天籁声飕飕。围棋招客赌胜负,劝酬交错挥金瓯。有时弄笔染缃素,句新调古人争收。城居六月如坐甑,思欲对面销烦忧。美人迢递不可即,东江目断沧波流。丙寅中秋四日,钱榖。”
  由此可知,此画作于丙寅(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秋日,钱榖59岁时为王世贞所作。王世贞是晚明文坛领袖,钱榖是他最为看重、交好的画家之一,他多次请钱榖作画应酬、赠送或自藏,也许他们也曾有过夏日戏水泛舟或对弈品茗的美好时光。
  心中若有桃花源,处处都是水云间。情趣相投的朋友,相约在真正的水云间对弈,听流水潺潺,松针落下,多么逍遥无羁。千百年来,每观《竹亭对棋图》,多少人目光缱绻,不仅赞叹作者的画技精湛,应该也向往闲敲棋子水云间的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