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芳
紫荆花盛开的季节,因为学习古琴,我有幸零距离了解了青州培真书院。
据2018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青州市志》记载:基督教培真书院始建于1881年,由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创办。最初租用民房办圣道学堂,培养布道员。1885年发展成为青州神学院,中文校名为青州培真书院。1893年,青州培真书院因得到英国布瑞斯特尔城爱德华·罗宾逊夫妇的慷慨捐赠,在青州偶园街西侧东华门街新建校舍,更名为葛罗培真书院。
书院分上、下两馆:上馆(亦称正馆)为神学科,下馆(亦称备馆)为师范科,并附设圣经学校,设讲堂、小教室、斋舍,可容64名学生住宿,还有博物堂一座。神学科以培养牧师、传教士为宗旨,学习神学课程,兼学文化;师范科以培养初级学堂教习(即小学教师)为宗旨。附设之圣经学校,学制3年,培训布道员。1906年,与美国长老会神学班合并,易名青州共合神道学堂,后成为齐鲁大学分部,再后来神学科并入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齐鲁大学)。1917年,改为守善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曾为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校址,现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老校区。
自1885年至1902年,神学科与师范两科共有毕业生227人,这些人为山东乃至全国近代教育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琴学习班就设在这座百年古楼里。保存完好的古楼为两层木质结构,上有阁楼,下有地下仓库,总建筑面积470平方米。青石砌成的地基端正地坐北朝南、稳如泰山般傲然挺立,青砖垒就的墙体透着端庄厚重,红色的门窗、护栏散发着尊贵典雅的韵味,圆形的廊柱饱满、圆润,鼓荡着岁月的回响,楼顶高耸的烟道散发着久远年代的气息。楼内共有12个房间,从一楼到阁楼的楼梯及扶手,都是用松木制作的,地板也是用长条形的松木铺就,踩上去瞬间给人自然、温暖的感觉。
古楼前的老银杏树已有220岁,据说是修建古楼时种下的。笔直的树干粗壮挺拔,满树嫩绿的新叶随风荡漾出绿色的波浪,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若是夏天,茂密繁盛的枝叶,宛如一把撑开的巨伞为人们遮荫纳凉。及至秋天,满树成熟的银杏果像一个个精致美丽的小铃铛,随风泠然作响,金黄色的银杏叶恰似一只只翩飞的蝴蝶,漫天飞舞,映衬得古楼越发庄重沉静,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美妙瞬间,是小城由来已久的一道亮丽风景。最惬意的,当然是校内的学生们,他们在树下读书学习、乘凉玩耍、跑步运动,为古楼增添了青春的气息与活力。
坐在古朴典雅的古琴室内,清香袅袅中,聆听着老师浑厚苍劲的琴音,我心中的幽兰像楼外盛开的繁花一样芬芳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