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社交平台博主对理想汽车的新品MEGA车型进行恶意P图,将“奠”和“新能源殡仪车”等字样贴于车身,吐槽其“像棺材”,相关图片在网络上热传并引发争议。之后,理想汽车通过发送侵权通知、律师函等形式,向各网络平台提出删除侵权信息的要求。记者梳理发现,在网络上,以这种恶意P图手段进行侮辱、造谣的现象不在少数,特别是针对个人的恶意P图行为经常发生,严重者甚至引发网络暴力,导致被P图者身心遭受严重伤害。
博主恶意P图传播,涉嫌侵犯多重权益
恶意P图传播开之后,理想汽车向相关平台和博主发出投诉通知函。该通知函提出,2024年3月2日,相关平台“成熟小猫”等用户对理想汽车的新品MEGA车型进行恶意P图,严重侵害理想汽车的产品形象及品牌声誉,侵害了理想汽车的名誉权。理想汽车要求平台对相关内容做删除等处理。
目前,相关平台原本发布的P图内容已不见。
对于理想汽车遭遇的风波,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规谷子智库创始人朱杰分析说,在此次事件中,恶意将新车P图的行为存在可能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甚至涉嫌刑事犯罪等问题。首先,P图者未经理想汽车许可,擅自修改其产品的图片并发布到网络上,涉嫌侵犯理想汽车的著作权。其次,P图者使用“奠”和“新能源殡仪车”等字样以及“像棺材”的吐槽,对理想汽车的产品故意进行虚构,降低社会评价,涉嫌侵犯了理想汽车的名誉权。
朱杰提到,如果后续证实,因恶意P图侮辱等行为导致理想公司商誉、新车销售等产生损失,P图者有可能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捏造并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P图的内容被恶意传播,并导致公众误解或恐慌,可能构成传播虚假信息罪。
“如果此次事件背后有策划者组织并实施了一系列恶意P图和捏造并散布虚假信息,那么策划者无疑触犯了法律,可能需要承担共同侵权或共同犯罪或教唆犯罪等多重法律责任。”朱杰说。
借助社交平台造谣,传播很快成本很低
恶意P图在网络上并不鲜见,大多为针对普通人的恶意P图行为,P图背后还可能伴随着侮辱、造谣等进一步行为。P图往往借助社交平台传播开来,严重者可能发展为针对被P图者的网络暴力。
2023年9月,湖南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发现,自媒体博主谢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其2岁女儿生活照片和视频后,李某心生嫉妒,利用PS等技术将谢某女儿照片与动物图像进行恶意拼接,通过多个网络平台散布传播侮辱性图片和言论,引发网民围观攻击,损害受害人名誉。事发后,公安机关依法对李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处罚。
2023年3月,苏州大学学生赵某多次将女性同学、好友发在“朋友圈”的照片进行恶意P图并发到色情网站上。随后,公安机关对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苏州大学依校规对其作出开除学籍决定。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被恶意P图”等关键词发现,有被他人恶意P图经历者很多。重庆女孩李染(化名)是一名Cosplay(角色扮演)爱好者,经常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传喜欢角色的cos图。然而,她有一天发现自己一套游戏角色的cos图被人投稿到了“厕所号”(社交平台上一种专门挂人吐槽的账号),投稿人把她P图成了蛇精脸、过分大的眼睛、“暧昧”的腮红,还把手上的道具故意马赛克处理。几十条评论中有多条低俗评论,不乏辱骂等言论。
“我不明白投稿人恶意P图的动机是什么,不管是P图的人,还是评论区的言论,都让人感到非常不适。”李染说。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针对明星等公众人物的恶意P图尤为常见。经了解,恶意P图是“粉黑大战”(粉丝和黑粉相互骂战)中常见的手段,P图内容往往极为恶劣,涉及对明星的外貌攻击、极度羞辱甚至对明星及其家人的恶意诅咒等。
“我曾见过有女明星照片被过度锐化,显得皮肤很差,还有把女明星和她儿子P成黑白遗照的,非常歹毒。”一名粉丝告诉记者。
在朱杰看来,恶意P图不管是针对个人还是企业都是侵权行为,但针对个人的恶意P图行为可能更加严重。因为个人的名誉、肖像等权益更加容易受到侵犯,而且一旦受损,恢复起来也更加困难。此外,针对个人的恶意P图行为往往伴随着侮辱、造谣等进一步行为,对受害者的精神和心理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在治理恶意P图行为时,应更加关注对个人权益的保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认为,过去恶意P图可能还需要借助Photoshop等软件进行专门加工,现在借助人工智能,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精致”的P图,这也意味着制造虚假信息、诋毁信息的成本更低。具体而言,针对个人P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恶意P图,制造针对个人的网络谣言,如常见的造“黄谣”等。
提高识别追踪能力
强化监管打击力度
受访专家均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治理恶意P图行为存在一定难度。
在赵精武看来,一方面,相关平台可能对于什么样的P图构成恶意P图存在内容审核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恶意P图行为甚至成为网络黑灰产的一部分,并与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结合,形成更为复杂的犯罪产业链。
朱杰认为,识别恶意P图行为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追踪和定位P图者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法律对恶意P图行为的制裁力度和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治理的难度。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恶意P图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处罚措施;同时,提高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识别和追踪恶意P图行为的能力,可以在国家反诈中心App开设识别P图小程序等功能鉴定真伪,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权益保障赋能。平台方应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及时发现、存证和删除恶意P图内容;建立健全用户举报和投诉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监督和维权。
赵精武表示,有关主管部门需要实施系统性、全局性的治理措施。对于恶意P图者,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与恶意P图相关的网络黑灰产,则需要公安机关进行刑事侦查,铲除整个产业链。平台方应当与相关主管部门合作,定期优化网络信息内容审核机制。
此外,朱杰提到,应增强广大网民的法律意识,让其认识到恶意P图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加强自律,不参与和转发恶意P图。被P图者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及时将侵权信息进行存证、向平台举报、向公安机关报案等;同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在一些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法条链接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等。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规定: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