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潍坊风筝制作工艺繁杂,矾制是其中一项制作工序。经过矾制后的绢,耐久性和稳定性更好,绘制图案时不渗色、不散色,备受风筝艺人的喜爱。在2024潍坊风筝嘉年华暨第4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到来之际,56岁的矾制师傅李德庆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3月29日,记者来到寒亭区高里街道西南阳村,李德庆正在自家院里忙着矾制。一条长50米的绢被支撑起来,李德庆调好胶后,与工人手持长刀,边走边抹平。记者注意到,在抹平过程中,两人一前一后配合默契。由于温度适宜,绢很快就被风干。
“我们上午9时就开始忙活了,一天要制作三四百米,下午4时才能结束。”李德庆说,矾制是一项看天气工作的活,遇到恶劣天气时只能停工。最近几天天气晴朗,他和工人争分夺秒赶工,只为尽早交货。
李德庆的爷爷年轻时就会矾制,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一家人。李德庆经常给爷爷打下手,耳濡目染下学会了矾制。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办,李德庆爷爷矾制后的绢,软硬适中,十分耐用,成了风筝艺人的抢手货。后来,随着风筝会的影响不断扩大,联系他们的风筝艺人越来越多,常常忙到一家人齐上阵。1990年,李德庆正式接手,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李德庆矾制的绢,经过风筝艺人的妙手巧绘,成了众多风筝爱好者的收藏品。由于当地只有李德庆会这门手艺,他也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2013年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这项手艺已经不能完全支撑起全家人的生活,李德庆却舍不得放下。他考虑再三后,除了春夏季矾制外,其余时间靠打零工维持全家人生计。
眼下,风筝会日益临近,又到了李德庆最忙碌的时候。“就盼着风筝会开幕,虽然我做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是能看着潍坊的风筝与来自五湖四海的风筝同场竞技,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只要干得动,就一直坚持干下去。”李德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