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任子浩
一个平常的下午,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香气,听着吉他加入鼓声伴奏的乡村音乐,我不由地翻开一本杂志,偶然看到一篇介绍钢笔品牌的文章。瞧,这独特的标志、古典扎实的造型——“MontBlanc”,中文名为“万宝龙”。1906年,由一名文具商、一名工程师,还有一位银行家在德国汉堡共同创立,于是,万宝龙的故事就此开始了。万宝龙的标志六角白星来源于勃朗峰白雪皑皑的峰顶,笔友们也称它为“小白花”“六芒星”“龙”等。
万宝龙124,这是我入手的第一支“小白花”。1924年,万宝龙经典之作——大班系列隆重面世。1955年,万宝龙推出“60line”钢笔系列,为二战后钢笔的发展注入了一管“激素”,与传统大班系列并驾齐驱,其中,钢笔万宝龙124就诞生于这个系列。万宝龙124相比于现产的万宝龙奢侈钢笔而言,更加低调且稳重,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将军,稳如磐石且随时利刃出鞘。由于其在那个年代相对便宜的价格,现在国内一般把这一系列的“老龙”称为“学生龙”。其中1字开头的是系列中的最高端,配备18K实金金尖,还有2、3开头的型号,配14K实金金尖。
“学生龙”其实是用来调侃其价格的亲民,但它却拥有近乎完美的“身体”。它独特的活塞上墨系统可以储存大量的墨水,出色的气密性可以在钢笔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不使用的情况下,做到开帽一笔出水。优秀的笔尾配重分布,配合不带帽书写的习惯,可以长时间大量轻松书写。当然,笔尖的功劳也是不可或缺的,18K的金尖像毛笔一般软弹,笔尖顶端是一粒稀有金属粒,即“海利斯A1C锇铱合金”,极其耐磨。毫不夸张地说,一支正常书写的万宝龙124甚至可以让它的完美在好几代人之间手手相传。而现产的万宝龙则是“海利斯AM铱合金”,含有少量铼和微量的锇,远不如“老龙”耐磨。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龙”笔尖铱粒常用“刀锋”打磨的方式,不仅看起来方正有序,威严沉稳,书写顺滑流畅的同时兼具刚硬、精准的修正感,如同一位外科医生,十年如一日在灯光下游刃有余。“刀锋”打磨也是区分万宝龙笔尖和其他品牌钢笔笔尖的主要方式。
据说,万宝龙124当年并没有生产太多。虽然它的笔帽是铜镀黄金,华丽耐用,但受当年材料的限制,笔身使用的树脂因距现代时间久远而变得极易破裂,因此“学生龙”又被戏称为“脆脆龙”。也正因笔身难保存的原因,如今一支成色较好的“学生龙”价格并不“学生”,数量更是少之又少了。
每当拿起它,就好像穿越到60多年前,再慢慢回溯到此时此刻,每一笔之下都能感受时光的流逝,所得到的回应是它那段精彩的流光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