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珍
最近,我在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边读一边思考,地坛对史铁生意味着什么?我想,地坛不仅是史铁生的救赎,也让他获得了重生。
在史铁生意气风发的年龄,却因病双腿残疾。愤怒、不接纳、拒绝等负面情绪充斥身心时,地坛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他所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他坐在轮椅上,看阳光一寸寸爬过树梢、爬过地面,看蚂蚁摇头晃脑地捋着胡须,看瓢虫慢悠悠爬行,看蜜蜂在花间忙碌,看一滴露珠滚落叶片,看驻留在枝条上的蝉蜕,直到夕阳铺满园子。这座废弃多年的园子里,仍有无数的生命活跃着。他开始在这里看书,看累了就睡觉,睁开眼又打量给他阴凉的树木,看风与树低语,看树木之上,一闪而过的鸟儿,看鸟儿之上的闲云和蓝天……
大自然有天然的治愈能力。岳阳楼治愈了范仲淹、醉翁亭治愈了欧阳修、庐山治愈了苏轼、王屋山治愈了李白、终南山治愈了王维、一亩方塘治愈了周敦颐、月亮治愈了坂本龙一、瓦尔登湖治愈了梭罗……走近山山水水,他们看见草木的疯长、花朵的绽放,也看见生命的渺小,发现大自然的包容与辽阔。无论季节如何更迭,无论人世间发生多少悲欢离合,泥土永远充满芬芳,阳光总是普照万物。在大自然中开始共情,人们开始思考、开始沉淀,也开始臣服。史铁生也是。
在地坛,史铁生不再自暴自弃,他开始用心看世界。他看见了比自己痛苦百倍的母亲,看见了那对几十年相依相伴的夫妻,看见了热爱歌唱、最终消失不见的青年,看见了漂亮却弱智的姑娘……他开始向命运臣服,不是认输,而是觉察、接纳自己的现实,一点一滴重建自己的生活。那是获得重生的史铁生。他开始了生命的书写,写自己的童年,却不仅仅写童年;写上山下乡时,自己的健步如飞,也写那个时代人们的命运;写对母亲的懊悔与愧疚,不再挣扎,而是充满感恩和轻松;他写对生命的思考,却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徜徉在温暖的人性光辉里。他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脆弱的、具体的苦难,却温暖了无数人,激励了无数人。
如果问我,《我与地坛》这本书最想推荐给谁,我想推荐给学生们。如果他们读过,也许就多一些为了梦想而坚持的孩子。他们也许会接纳自己面临的挫折或苦难,他们会珍惜与父母生活的每一天,他们会变得轻松豁达,他们会像史铁生一样,一边臣服,一边成长。
史铁生的双腿虽残疾,精神和人格却是饱满的。他说:“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我想,真正能够安静下来的是人的内心,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地坛,它让你发现,你的生命、你的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我想,这也是史铁生想要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