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邵光耀
10月17日,河南工学院微信公众号刊发了一则校党委宣传部的声明。该声明表示,近日,学校处分了私自运营学校账号的在校商户,未获学校授权的校内“表白墙”等自媒体账号,均应关停不得运营;对各类校园“墙”账号发布的低俗炒作、隐私泄露和不实信息等违规内容绝不手软,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据澎湃新闻)
网络时代,“表白墙”成为各大高校里非常时髦的交友方式,甜蜜告白、提问求助、校园故事……“表白墙”成为校园热门信息集聚地,备受年轻人喜爱。
在“表白墙”承担越来越多功能的同时,弊端也逐渐显现。虚假信息、造谣中伤、侵犯隐私、网络诈骗等各种信息泥沙俱下,让许多不明所以、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分辨能力的年轻人上当受骗,甚至遭受损失。
追溯原因,那就是很多“表白墙”的运营主体并非学校,而是一些校内或校外团体,他们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学校标识,利用学校名称、标志或别称等在平台注册,发布信息不受监管,或者是受利益驱使,不甄别信息来源,让“表白墙”成为各种不实信息、诈骗信息、网络暴力的温床,甚至让一些“表白墙”有污名化之嫌。
网络没有法外之地,“表白墙”虽然作为校园信息的集散地,但它的运作、参与和管理,也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行为规范,而不是为了迎合部分人或者受利益驱使就可以肆意妄为。
“表白墙”理应回归同学互帮互助、友好交流的定位。这既需要加强对“表白墙”信息发布的管理引导,也需要参与者的珍惜维护。不管是“表白墙”的管理者、投稿者或是“吃瓜群众”,都应该恪守互联网行为规范,让信息发布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还同学们一片自由沟通的网络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