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公务员考试(下称“国考”)报名正式开启,报名时间持续至10月24日,为期10天,11月26日进行公共科目笔试。本次国考计划招录规模达3.96万人,同比增加0.25万人,扩招约6.7%。其中,设置2.6万个计划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近2.7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录用政策、录用计划继续向基层一线和高校毕业生倾斜。此外,本次招录还有一些新特点和变化。
招录职位集中在税务、海关、铁路公安、出入境等系统
据国家公务员局网站介绍,本次国考共计划招录3.96万人。较上年度,本次国考招录增加0.25万人,增幅约6.7%。从招录总体情况来看,职位主要集中在税务、海关、铁路公安、出入境等系统。
据中公教育提供的统计数据,税务系统2024年度拟招24008人,约占总招录人数的60.69%,但招录人数同比减少977人,是不折不扣的招录大户。
除税务系统之外,铁路公安、海关等执法机构的招录也比较可观,尤其是铁路公安系统,今年招录2913人,接近三千人,与去年相比招录人数增加1130人,涨幅高达63.37%。
消防系统今年没有招录岗位,这已经是该系统连续第二年未开展招录,以后是否会重新招录,情况暂时不明朗。
行政执法类职位的招录体量再度荣登榜首,招录人数30979人、13277个职位,占比分别为78.31%、70.07%,虽然数量同比有所增加,但总体占比均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
今年扩招最多的是市(地)级及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人数和职位数同比均有所增加,占比也提高约三四个百分点。
招录地域上,广东省招录3325人遥遥领先各地,同时也是扩招人数最多的地区,同比多招553人。今年引人注目的是山东省,首次超越北京拿下榜眼之位,招录人数超越两千人。
“2024年整体招录人数有扩大,其中海南省扩招约七成,部分省份扩招逾20%,如江西、青海、西藏、贵州、重庆、湖南等。”华图教育首席研究员刘有珍在解读国考报告会上称,从近两年各省份的岗位数与报名人数情况可看出,广东招聘岗位最多,招录规模超三千人,西藏、宁夏、青海、海南招聘岗位较少,招录人数不足500人。
招录政策继续向应届毕业生和基层岗位倾斜
本次国考招录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录用政策、录用计划向基层一线和高校毕业生倾斜。设置2.6万个计划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另外,本次国考招录有近2.7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占总人数的67.29%。对基层工作经历要求依旧比较宽泛,其中不限制工作经历的规模占据绝对比例,共计34623人、16187个职位,占总人数的87.52%、总职位数的85.43%,基本与去年持平。
县级以下职位主要集中于一线基层岗位,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机关职位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进入门槛。
学历门槛明显提升,研究生需求量大幅增加。
2024国考招录要求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在整体招录扩大的情况下,要求大专学历为起点的岗位逐年减少,今年大专生可以报考的岗位仅有56个,同比减少106个。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要求硕博高学历人才的岗位数量和计划人数大幅增加,如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岗位达2046个,同比增加814个,共招录3756人,同比增加1654人;要求博士的岗位24个,同比多出14个,共招录31人,比去年翻了三倍多。
国考招录的专业趋势也不断加强。
2024国考仅有22人、16个岗位不限专业,比去年减少近一半;39539人、18392个职位设置了专业需求,占总人数的99.94%、总职位数的97.06%,专业要求涵盖面比较广,几乎各类专业人才都有机会参加本次考试。
“考生要注意专业要求与学历相挂钩,专业要与学历层次相一致,尤其是硕博高学历考生,一定要确定学历跟专业相一致再报名。”中公教育公考专家李茜分析称,经济、财政、金融、计算机、财会和法学类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招录人数均上万。
四大变化值得注意
专业科目笔试的招考单位说明产生变化。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已更改为“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这也是基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金融监管部门迎来了巨大变化,也即将迎来历史性的扩招时刻。
此外,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系统的招考都已从“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序列变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以下直属机构”序列,使用行政编制。
考试地点发生变化。
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以及八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自治区首府。
坚持分级分类考试。
本次国考招录坚持分类分级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内容根据不同职位类别、不同层级机关特点分别设置,对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突出测评理论思维、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对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突出测评贯彻执行、基层工作等方面能力,对行政执法类职位突出测评依法办事、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力。
面试方式和内容由招录机关根据招考职位的性质、特点等研究确定,注重体现履职要求。
部分招录机关对考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测查评价,有9个部门在笔试阶段组织专业科目笔试、40个部门在面试阶段组织专业能力测试。
“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考查应试者是否与部门职位精准匹配,也意味着国家对人才的能力要求由‘职业人’向‘专业人’转变,国考专业性要求会越来越明晰。”李茜表示。
提醒考生的注意范围扩大。
2023年国考公告称:“凡有假借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考试教材编委会、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授权等名义举办的有关公务员考试培训、网站或者发行的出版物等,均与本次招考无关。”
2024年,提示注意的范围扩大到“社会上有关公务员考试培训、网站或者出版物等”,提示注意的内容增加了“理性对待”“防止权益受损”。
本报综合界面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