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福建行 (下)

(2023年08月1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玉宝  
  德国有部电影叫《原初之悦》,写的是一位中年妇女的情感与生理危机,焦虑、迷茫、失眠一直困扰着她。电影的节奏很慢,整部片子很压抑。丈夫家暴,不理解她,女人一直想冲出去,最后发现无处可去。影片的最后,到外面寻求“庇护”的女人重新归来,坐在丈夫的对面。生活在别处,才有那么多人迷恋出行。
  从安徽黄山到福建戴云山,一路八百多公里,一直在山里穿行。一路上我都在问自己,为何要到这里?在南京,小车开到轮渡上,渡过长江,到达一个叫板桥的渡口,浪花翻滚,远方灯火通明,江面上的风吹过来,吹过多少悲欢,吹过多少豪情万丈。我平静得不能再平静,作为过客,我来过,也,没有来过。
  路上,我们无数次停车,找几处有人烟的地方拍拍照,看看风景。一路下雨,山上雾气蒙蒙,山下溪水纵横,黑色的河石牛一样卧在河道里。进黄山,过浙江,进福建,路边多是洋楼,三层四层的居多,大得让人奇怪。楼房都气派,却大多是空的,无人居住。天黑后,开车在大山间穿行,看到这些黑黝黝的“巨物”,让人心里发毛。当地人说,都出去打工了,只有过年才回来。
  进了福建,路边更多这样的楼房,就在高耸入云的大山脚下,屋后是笔直的竹林,竹子粗壮,山草茂盛。房子的门是全木的大门,厚重,分成两扇,门洞大开。屋内站着人,大多是老人,孤零零的身影,孤零零的房子。这样的门前大多种着各种蔬菜,所以在市场、在许多小镇上,很少见到蔬菜摊。小镇大多很悠闲,早上七点,天色大亮,街道上依然是空的,店面的门关着,卖早点的小摊子除了蒸腾的热汽,顾客也少得可怜。
  顺着山路向上,眼前的大山被雾气裹着,山鸟在耳边鸣叫,谁家的鸭鹅在莫名地争吵。这是典型的山村景像。这些山下的河道边,生着一些水芹菜,包饺子最好吃。这种野菜与芹菜类似,水份较少,所以包饺子不能剁,要切成小小的菜丁,如果剁碎水份就流失了,味道大减。牛肉馅最好,但不能只放牛肉,还要掺一些猪五花,也要切成丁。除了水芹菜,还要放些韭菜,如果有现成的高汤更好,高汤要提前放在冰箱里冻一下,包饺子时弄成冰碎——把冻高汤用包袱布裹了,用木棍敲碎。然后,把这些冰碎搅在馅里,这样的水饺才好吃。
  尽管是正月中旬,这里的一切都已是繁荣的景色了。油菜花开了,路边的玉兰树正在怒放,不知这里的玉兰会开多久,这些玉兰开放在各种绿里,相得益彰。后悔没有带画夹出来,写生的魅力只有现场坐下来才能体会。坐在这群山当中,我也是山水画的一部分了。前些日子,我受了葛饰北斋的影响,喜欢将浪花画满整张纸,好多人看了都要提梵高,却少有人提到葛饰北斋。其实,梵高的很多画受了葛饰北斋的影响。当然,葛饰北斋的画作也受了很多中国画的影响。他九十岁画下《富士山越龙》,其中中国画的影子再明显不过。当年,他的画作被人当成包装纸,像一张张废纸一样丢弃,过了近二百年后,他却成了影响世界美术史的人。
  福建多地制古瓷,许多书画名家到这里将自己的字画写在瓷上,烧制,品相极好。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源于此处,向远洋出口的,不光是中国的丝绸,还有著名的中国瓷器。中国,因瓷器闻名于世,让更多的人熟悉了东方。瓷器不光成为人类的实用品,也成了艺术品——电影《原初之悦》中有一句台词,出行归来的妻子给丈夫带回一件礼物,是一个装在瓶子里的帆船模型。丈夫面无表情地翻看着,忽然说:“你能告诉我它有什么用吗?”多么值得玩味的一个问话啊。
  如果人类只讲求实用,我们就大可不必建造那么多金壁辉煌的建筑,更不用将食物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荷马史诗》得重写,中国的《诗经》也不复存在。
  当然,电影的女主角比我聪明,她只是背对着自己的丈夫,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