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约占血液恶性肿瘤的10%,是血液系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随着社会老龄化,骨髓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起病隐匿,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容易误诊,三分之二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阳光融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夏炳森介绍说。那么,多发性骨髓瘤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如何进行检查?夏炳森结合案例进行了详细解答。
本版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病例
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
陶某,男,51岁,贫血病史三年,尿毒症史两年,曾在多家医院按照尿毒症透析治疗两年,今年5月6日因肺部感染入住阳光融和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经检验科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立即电话沟通主管医生,进一步做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及免疫固定电泳,经血液内科专家会诊最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移送血液内科接受规范化治疗。由于该病起病隐匿,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容易被临床忽视,造成误诊或漏诊,早期无明显症状且特征与尿毒症症状十分相似,容易出现误诊。
据了解,患者转入血液内科后,第一时间完善骨髓穿刺,骨髓活检,流式细胞学,骨髓染色体,多发性骨髓瘤相关FISH检测,进行疾病的分期及分危。夏炳森组织学科会诊,姚雪鹏、朱翠霞、刘高峰等多位专家参与会诊讨论。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根据最新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指南,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选用对肾功能损害小的化疗药物,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目前患者化疗过程顺利,无明显不适表现。
提醒
出现哪些情况应尽快就医
夏炳森提醒市民,当出现原因不明的骨痛,全身广泛的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原因不明的泡沫尿、水肿及肾损害;不明原因贫血,原因不明的血沉增快,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呈缗钱样排列,应警惕多发性骨髓瘤。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尽快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传统和经典的临床诊断方法,历史悠长,因其方法简便、实用以及直接所见的特性,在贫血的诊断与鉴别、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良性与恶性病的鉴别、疑难病的诊断与鉴别、纠正仪器的错误结果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血液肿瘤的诊断,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细胞遗传学、细胞免疫学和细胞分子学方面新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项目进入临床实验,细胞形态学与新技术并存已成为血液病诊断的现代模式——整合诊断,可以提供更多更佳的诊断、预后和个体化与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的信息,目前检验科正在积极开展细胞遗传学、细胞分子学方面的新技术,进而更好的服务与临床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