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传家宝

(2023年02月2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单立文

  祖父在世时,我家是一个典型的旧家庭。说旧不仅是家里使用的物件,家里的规矩也旧,风俗习惯都是因循守旧。
  “人遗子,金满盈。我教子,唯一经。”祖父秉承耕读之家。家里早已没有了祠堂,但逢年过节都要在家里唯一传下来的古董八仙桌上摆供。八仙桌配二把太师椅,只有祖父、祖母才能坐,别人都不能坐。
  小时候听祖母说,曾祖父在世的时候,她和祖父也不能坐太师椅。祖母嫁进门后,每天照例要向坐在八仙桌旁太师椅上的曾祖父、曾祖母恭恭敬敬请安。八仙桌、太师椅是家主的威严象征。
  八仙桌虽然很旧,桌面上的裂缝也饱含着岁月的沧桑感,但框架骨骼还很结实。祖父说,八仙桌只能用来摆供、读书写字,不准用来吃饭。祖父念过私塾,当过小学教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年一进腊月,求祖父写春联的村民络绎不绝。
  其时,我早已放了寒假,写累了作业,洗净手,为祖父研墨,还在八仙桌一端,两手摁住春联的顶端。祖父饱蘸浓墨,略作沉思,然后深吸一口气,一挥而就,一副春联跃然纸上,最后端详片刻,搁笔,去喝一小口早已热好的红高粱散酒。
  我双手托着祖父写好的春联放到炕上,按序排好、晾干,祖父又神采奕奕,精神焕发,开始写下一副春联了。我与祖父配合默契,写完一家的春联稍事休息。祖父便踱到炕边,与我一起品头论足一番写好的春联。耳濡目染,在祖父的熏陶下,我学会了写毛笔字。”
  1985年,我考上大学。开学前,祖父在八仙桌上摆好供,让我对着“祖影”鞠了三个躬,嘱咐我:“‘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大胆往前走,记得回家路!”
  祖父去世后,椅子座位保留一段时间后,就搁置了起来。等祖母也故去,父亲将两把太师椅都封存了,屋里只剩下八仙桌。除了逢年过节摆供,家里人围坐着八仙桌聊天、下象棋。到了夏天,母亲就把八仙桌搬到天井树阴凉里,让小孩子们读书写作业,累了就在八仙桌上分西瓜吃。
  生活富裕了,家里的旧房进行了翻修。新房宽大敞亮,一色新家具。八仙桌和太师椅只好都放进西厢房存储。
  前几年,有业余文物收藏爱好者上门收购旧物,看上了我家的八仙桌、太师椅,而且出价不菲。有邻居怂恿母亲赶紧卖掉,并说越搁越折钱。父亲就说,祖上有规矩,镇宅之宝,不敢卖。
  前年回家过年,我偶然在八仙桌下发现了祖父的“遗嘱”——他生前刻在八仙桌内侧的诗句:“文章华国宝,诗礼传家珍。”一家人终于明白了祖父的良苦用心。
  父亲去世后,我家就把传家宝捐献给了国家。据说红高粱剧团拍微电影用的道具,就是我家的传家宝——八仙桌和一对太师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