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觉醒重塑 在撕裂疼痛之后

□傅彩霞

(2022年10月27日) 来源:潍坊晚报
  北京时间10月6日19时,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以表彰她“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82岁的安妮·埃尔诺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迄今为止,孤陋寡闻的我还未读过她的任何文学作品,但有幸看过影片《正发生》,这部电影改编自安妮·埃尔诺的自传小说。
  影片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法国堕胎尚未合法化,出身贫困的女大学生安妮意外怀孕,为了不放弃自己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梦想,她毅然铤而走险,走向了冒险的堕胎之路。身为女性,我在沉浸式的观影过程中,撕裂疼痛始终相伴。影片通过怀孕堕胎事件,描述羞辱与隐忍,敏锐捕捉人性,洞察身心摧残,批判法国社会现实的冷酷、政治的保守,颠覆了我的日常观念和有限认知。
  《正发生》从一片黑暗里拉开序幕,隐约传来安妮和闺蜜悄悄话的声音,这是影片最直观的生命底色,似隐喻女性所处时代的低劣位置。在忽明忽暗的酒吧里,偶尔的放纵让安妮一失足成千古恨。怀孕的她不得不冒着犯法坐牢的危险,寻求各种解决办法。危难之际,放眼望去,她身边的亲人、同学、朋友、老师似乎一下子与其隔离开来。妈妈对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挂科的她,狠狠甩来耳光;共享一块口香糖的闺蜜,不仅因害怕袖手旁观,还赤裸裸地孤立她;老师用探照灯似的目光,三番五次地巡视质疑,并劝其退学;一夜情的男友则不愿承担任何责任与后果……仿佛刹那间,无数双手把阳光学霸推入了人生低谷,安妮陷入了困境,四周阴森恐怖,精神压力和身体疼痛轮番轰炸,如同世界末日一般。时间在一周周流逝,腹部在一天天隆起,在学业和怀孕之间,她必须拿出勇气,义无反顾地对抗到底。
  需要温馨提醒的是,《正发生》有许多惨不忍睹的镜头。在简陋的手术室,声音低沉的“地下医生”,让她分开双腿,手拿简易工具,冷漠地将大产钳探入她的身体。没有麻醉就做手术,如同残忍凌迟。手术结束后,安妮踉踉跄跄回到宿舍,疼痛缠绕撕裂着整个身体,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嚎叫,不断捶打墙壁……此时此刻,我紧张的情绪无处缓解。那么,究竟谁是谁的困境?究竟是谁给谁施加的犯罪风险?
  我曾与女友热烈探讨过,女性的生存、地位和价值问题,女性解放和回归家庭,是幸还是不幸?当生育从一个自然现象演变成社会性问题时,生育率下降会给社会和未来造成哪些危害?女人是家庭的灵魂,是背着娃娃和男人赛跑的,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可想而知。幸运的是,如今的女性,已实现了自己的子宫自由。子宫的权利,是女性的权利之一。
  影片里,安妮在数周的抵抗过程中,也逐渐丧失了热情与希望。在她所经受的背叛、欺骗和羞辱中,堕胎造成的身体伤痕变得最微不足道。她告诉老师,她得了一种“只会传染女性的疾病,这种疾病会把人毫无差别地变成家庭主妇”。女性身在黑暗,心向光明,那个年代若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道路,逃离整个社会为妇女设下的永恒不变的结局,何其艰难!经历了风雨,遭遇了心灵创伤之后,人永远不会再还原到从前。也唯有绝望一次,“死”过一次,才会重新获得新生,知道生命的价值。恰如法国作家波伏娃所言:“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逐渐长成了‘女人’。”女性境遇中的每一个因素,合谋限制了她们,让她们变得平庸不堪。影片《正发生》,确实是当时法国社会正发生的现实反射。
  “我要写作,是为了向我的出身反击。”安妮·埃尔诺22岁时曾在日记里写道。影片最后,安妮憧憬的美好与希望纷纷凋落,但她目光更加坚毅,她要当作家,写出一切。或许,这部从女性视角客观真实讲述女性、审视女性成长的电影,也是对社会现实最有力的反击,是女性撕裂疼痛之后的觉醒重塑。
  感谢女权主义作家安妮·埃尔诺为女性生存困境代言发声,祝贺她获得2022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