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崔成才接手祖业30多年,擦亮自家香油招牌

匠心守护祖传技艺 传承老街滋味

(2025年10月1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本报记者 马宇琪
  芝麻油,也称香油,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在潍坊坊茨小镇,有一家生产小磨香油的店铺,不仅为本地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也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多次回购。“从我曾祖父辈开始干,到我这已经四代了。我们祖祖辈辈一直坚持良心制作小磨香油,最大程度保留芝麻的芳香及营养物质。”店主崔成才告诉记者。
  近日,记者在店内见到52岁的崔成才时,他正忙着与妻子将香油装箱。柜台一旁的桌子上,横放着一个一米多长的油葫芦、一个老油篓,这俩老物件以及店铺外面的那口油缸都已100多岁,是崔成才祖传的宝贝。
  “1907年,曾祖父为谋生计从潍城老家来到坊子火车站,被这里的繁华吸引,自此落了脚。”崔成才抚摸着油缸说。彼时,茂林街(今一马路)商贾云集,他们家香油凭借“挂霜芝麻”的技艺迅速站稳脚跟。1990年,17岁的崔成才从父亲手中接过祖业,这一干就是30多年,将自家香油的招牌擦得更亮。
  一百多年的传承,四代人不断接力改良工具,只为更快更好地做出醇香的石磨香油。“工具在变,但技艺不变,筛选、炒制、研磨、兑浆、起油每个环节都要做细做实,尤其是‘四火炒芝麻’的步骤尤为重要。”崔成才“揭秘”道,经过大火、急火、小火、余火的炒制,芝麻表面会“泛白如挂霜”,这便是自家香油一直飘香小镇的关键。
  “来我店的顾客大部分都是坊子老城区的居民,他们虽搬离这里,但也时常会绕路来买。每次看到他们来,我都感到很亲切,还会与他们闲聊家常。”崔成才表示,顾客的支持给予了他很大的动力,让他能够坚定地走在香油生意的道路上。
  2024年,在坊茨小镇取景的电视剧《南来北往》热播,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游玩,崔成才的香油便成了“火爆产品”。一位日照游客尝后念念不忘,三个月后专程让儿子驱车两小时来买。“很多游客会买香油回家当伴手礼,后来再带家人来潍坊复购香油并游玩。”崔成才说,还有的顾客会留下地址,选择商品邮寄。
  “原料是根基,我必须做到‘油香在手,也在心’。”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崔成才坚持“三不原则”:不用陈芝麻、不掺杂油、不省工序。他每年都会赴产地挑选芝麻,与农户共同劳作,只为守住好原料。
  崔成才和妻子在坊茨小镇共换过9次店铺地址,30多年来见证了小镇方方面面的发展,在他看来,传承是一种见证、是一种留恋,因此在未来,他想继续把这门手艺做好。站在数字化浪潮前,崔成才还计划给百年作坊“上新”,做好店铺的线上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吃到百年老街“炼就”的香油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