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8月15日,潍坊市融媒体中心小记者团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的小记者和同学们走进潍坊市融媒体中心,开启了一场沉浸式传媒探秘之旅。孩子们亲手触摸新闻生产的脉络,在油墨书香与数字光影中,感受传媒百年变迁。
当天上午9时许,孩子们来到潍坊报史馆。潍坊报史馆是全国第二家、全省首家以城市命名的地方报史馆。馆内以“百年报业路 初心写风华”为主题,通过三大板块、960幅图片、533件展陈实物,全面展示了潍坊报业百年发展史和城市的变迁轨迹。泛黄的老报纸、珍贵的历史照片、承载记忆的采编设备,都是新闻工作者“脚踩泥土、笔写时代”的见证。“这是潍坊最早的报纸吗?”“以前的记者是怎么采访写稿的?”面对孩子们的提问,工作人员结合史料,生动讲述了潍坊报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历程以及一代代新闻人坚守初心、传递时代声音的故事,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潍坊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时代变迁。
随后,孩子们来到声动空间传播分中心,参观FM89.9潍坊新闻广播、FM107潍坊交通广播以及广播播控中心。“我们每天早上听到的交通广播是从这里发出的,每天都有工作人员为广大司机朋友播报实时路况,帮大家避开拥堵路段。”工作人员王晓蕾介绍,FM107潍坊交通广播还是潍坊应急广播,如果遇到恶劣天气、道路管制等情况,会第一时间发布应急信息,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回去后,我会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关注FM107潍坊交通广播。”小记者孙若溪说。
在新派智慧融合传播分中心,孩子们参观了客户端传播工作室、抖音(今日头条)传播工作室、小红书传播工作室等。潍坊市融媒体中心新派智慧融合传播分中心副主任范国强为孩子们讲述了“新闻是怎样炼成的”。在抖音(今日头条)传播工作室,专业的剪辑软件、多机位演播设备引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叔叔阿姨,你们是怎么发现新闻线索的?”“视频里的字幕是自动生成的吗?”面对孩子们接二连三的提问,工作人员谭静结合工作实际,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挖掘新闻线索、采访写作、编辑审核、新闻发布的流程。孩子们纷纷表示收获不小。
“今天的活动特别有意义,我不仅了解了新闻的产生、制作和发布,还了解了潍坊报业的百年发展历史。长大后,我也想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小记者韩明妤说,这次活动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对新闻传媒的兴趣与热爱。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让青少年走进传媒现场、了解传媒知识,培养他们的新闻素养和表达能力,助力他们讲好潍坊故事,为家乡宣传代言。以后,该中心将持续开展此类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搭建更多接触社会、增长见识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