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民生新闻

15版:望海听风

16版:光影记录

2025“金石之都·人文潍坊”北京活动周圆满收官

参观者纷至沓来 活动周两度延期

(2025年08月1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刘燕
  6月7日至8月10日,2025“金石之都·人文潍坊”北京活动周在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举行。这场为期65天的金石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更以“礼敬簠斋 薪传国粹”为核心主题,通过文化展览、学术研讨、智库聘任等形式,全方位彰显潍坊“金石之都”的深厚文脉,为新时代金石文化的传承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活动由中共潍坊市委、北京市海淀区委、潍坊市人民政府、海淀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潍坊市委宣传部、海淀区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潍坊市文联、海淀区文联承办,潍坊市博物馆、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协办,构建起跨地域、多层级的政企协同办展模式。此次活动中,两地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新路径,让金石文化精准触达高知群体,挖掘其在新时代语境下的深层价值,助力其破圈传播。
  活动周重磅推出两大精品展览,打造穿越时空的金石文化对话。礼敬簠斋——一代金石宗师陈介祺特展,展出涵盖陈介祺旧藏青铜重器、玺印封泥等珍品的拓本、著述、题刻及其手札墨宝等500余件,展品涵盖面广、代表性强,系统展示陈介祺的学术成就及其故居“万印楼”的传奇历史。其中,陈介祺监拓毛公鼎全形拓本、周钟(十钟)全形拓本、《十钟山房印举》《簠斋尺牍》等罕见展品首次亮相北京。薪传国粹——“万印楼”新藏当代国际篆刻精品展,汇集海内外篆刻名家作品近300方,展现传统金石艺术在当代的国际化表达,彰显潍坊再造一座“万印楼”的历史使命和文化担当。
  活动期间,“金石之都·人文潍坊”学术交流会同步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艺术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特邀日本篆刻家协会会长尾崎苍石、陈介祺第七代嫡长孙陈进、陈介祺研究专家陆明君参加,围绕陈介祺金石学的当代价值、数字化时代的金石传播、潍坊打造“金石之都”的意义等展开研讨,为金石文化“走出去”建言献策,为其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方向。
  活动周两度延期彰显文化吸引力。原定一周的展览,因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经海淀区委宣传部两次协调延期,最终展期长达65天,足见活动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此次活动的火爆反响,证明了金石文化“走出去”策略的成功,让潍坊金石文化在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收获了大量关注,激发了公众对金石文化的兴趣,为后续金石文化在更广泛区域的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
  长期以来,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挖掘弘扬以陈介祺为代表的潍坊金石文化。自2013年陈介祺诞辰200周年之际成立陈介祺研究会以来,连续开展了一系列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活动,成功再造一座当代“万印楼”,将潍坊金石文化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筑牢“金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了潍坊力量。
  此次“金石之都·人文潍坊”北京活动周,是潍坊金石文化“走出去”进程中的又一高光时刻,不仅搭建起潍坊“金石之都”品牌与海淀丰富科教资源的桥梁,实现地域文化基因的深度交融,更为两地长期文化交流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