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可
时维乙巳大暑,适逢居明、晓斌二位先生于郭味蕖美术馆举办书画联展。是夜滂沱大雨,却似天公挥毫,为中国画都的雅集泼洒出一幅天然水墨背景。这场别开生面的夜间雅集,打破了潍坊传统画展上午开幕的惯例,为潍坊的夏夜文旅生活注入另一种清雅之气——大暑时节的淋漓雨意,恰与展厅内的水墨意境相映成趣,为这座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城市开辟了又一个审美空间。
细观居明先生的梅花作品,呈现出鲜明的艺术演进轨迹。其旧作犹存“梅魂柳骨”之经典风骨,笔力遒劲处尽显传统功力;而新作则已超脱形骸束缚:过去刻意经营的虬枝盘结,今已化作水墨氤氲间的自然韵律;往昔精雕细琢的横斜穿插,如今竟成信手拈来的天然意境,恰似月下观梅,但觉暗香浮动,已忘笔墨所在。
观居明先生的梅花作品已觉忘情,赏荷花作品更觉慨叹,此系居明先生首次有规模的荷展,其选择荷花题材别有深意:既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魂为“国际和平城市”献礼;又暗合其新近喜获外孙的人生喜悦,将这份跨越时空的生命礼赞凝结为水墨馈赠。其笔下新荷,以当代审美重构水墨语言,层层晕染的墨色,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开辟出全新的观想空间。
居明先生的艺术生涯,始终镌刻着于希宁先生“三魂一心”的艺术基因,他数十载画梅铸就的铮铮铁笔,在本次展览中实现了惊人的艺术蜕变——这绝非一个画家的简单题材转换,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我革命。居明先生将梅花创作中锤炼的苍劲笔触,转化为荷花系列极具当代性的视觉语言,那些曾经用于表现梅枝质感的曲折笔意,如今化作荷叶边缘极具张力的抽象构成。
居明先生的艺术蜕变之路,恰似中国画当代转型的生动缩影。他早年师从于希宁先生研习梅花,虽得于老真传之精髓,却也因此面临“宗师视野的桎梏”的突破困境,这种“仰视惯性”使创作者既难突破宗师范式,又难发现自身艺术语言的生长点。但是居明先生以筹办十一届中国画节为艺术淬炼的阶梯,在与当代名家切磋砥砺间,逐渐形成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视野的独特审美。其近年荷花系列创作,正是这场“破茧化蝶”的艺术见证——既跳脱了师门梅花的程式窠臼,又以当代水墨语言重构了花鸟画的精神维度。那些看似随性的泼墨点染间,暗藏对传统笔法的创造性转化,而虚实相生的构图章法中,更渗透着对现代空间美学的深刻理解。这不仅标志着居明先生个人艺术语言的成熟,更为中国花鸟画的当代演进提供了极具启示性的实践范本。这种突破的深刻性在于:当大多数花鸟画家仍在“一专多能”的题材广度上徘徊时,居明先生已然在“由技进道”的艺术深度上开辟新境。其荷花系列展现的不仅是物象之变,更是他艺术思考的革新——从梅花“以形写神”的文人趣味,转向荷花“精神突围”的当代哲思。这种将师承精髓转化为创新动能的艺术实践,恰为中国画当代转型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观画揣摩之余,兴作贺诗一首,既记雨夜清欢,更贺居明先生艺坛新境:
祝语倾盆伴墨香,
贺声雷动震华堂。
居轩梅骨凝清气,
明窗荷风送晚凉。
画破骤雨千重浪,
展融丹青万里光。
成竹在胸师造化,
功成更铸国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