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圆圆
晚上,老爸用微信给我发了张截图,说他无意中看到出版社在抖音直播推介我们的合著书《陪你长大:一个北大女孩的家庭成长课》。老爸不无感慨地问我,休假的时候想不想回山东牧院家属院看看?我一时语塞,只觉得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
作为在牧院家属院长大的孩子,我对它的感情特别深厚。我不满两岁就被送进学校工会托儿所,这样说来,我也算是与牧院教育早有渊源。即便后来搬了家,我又到北京读书,对牧院的眷恋和牵念始终不曾变淡。我的童年、少年,扎根在这片热土上。小时候,我总爱跑到校园里玩耍,它的角角落落熟稔于心。那时,每当有人问我家住哪里,我总会骄傲地回答:“牧院家属院。”
以往生活的点点滴滴潮水般涌上心头,却一时难以将之倾注于笔端。其实,在老爸多年前出版的两本教子书中,有着我很多童年的“影子”。老爸早前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和发表的大量笔记故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我的,从我上幼儿园一直写到临近小学毕业,从未间断过,结集出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老爸做事的恒心与毅力,对我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从他记叙的小故事和感悟中,真切感受到他绵长的爱,体会到他陪我一起成长的苦乐艰辛。
老爸喜欢写作,他那充满灵性和深意的文字感染和激励着我。印象最深的是我读初中时,他晚上一有空就闷在卧室里,不厌其烦地给我的假期日志写评语。他写的评语有时比我日志的正文还多,详细点评了我假期在家的表现,并提醒我改进。起初,我对他的这份“认真”并不完全理解,后来再读那些贴心的话语,几乎每一句都能给我启示。
几年前,老爸说要把我写的那些假期日志和他写的评语整理成书时,我不以为然,觉得当年那些随手写下的稚嫩文字难登大雅之堂,而且,对当时敲定的书名我也并不十分认同,认为它有“借我名号蹭北大名气”之嫌。等书出版后,翻看阅读感觉还不错。这本书入选了“全国新书目2024年5月荐书单”,现在去北大图书馆就能看到它的身影。老爸在书的序言中写了我儿时的一些糗事,我压根不记得。如我半夜惊醒搬板凳爬阳台呼叫的事,也是后来听牧院家属院的邻居调侃时才记住的,而且他们当时都夸我聪明,知道搬板凳借力。我对这件事的印象始终是正面的。
和大多数家长一样,爸妈很关心我的身心健康,经常叮嘱我一定要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做到劳逸结合。爸妈常教导我:一个人的强大首先是心理上的强大,只有经受住漫漫求索路上的各种煎熬与失败,才能有所获;要学着自己照顾、安慰、开导自己,心里有了困惑、苦恼,千万别憋着,得及时倾诉出来,必要时可尝试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调整心态和学习生活节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以透支身体、牺牲健康为代价换取短暂的成绩;只有平安健康,才能安心学习,才能有后劲去拼搏,去一步步实现目标。我牢记爸妈的叮嘱,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都很注意劳逸结合、讲求学习效率。在北大求学期间,无论学习多紧张、实验多繁忙,我都会抽出时间跳舞或锻炼身体。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爸妈的悉心陪伴与呵护,当然也离不开良好的成长环境。正因有了爸妈细致入微的关爱和助力,正因有了牧院家属院这般优质的成长环境,我才得以“健康快乐、无忧无虑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