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成县杜公祠存留的“李昆诗碑”

(2025年07月2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涛

  甘肃省成县东南凤凰山麓存有杜公祠,又名杜少陵祠、杜甫草堂。唐代时,大诗人杜甫曾寓居同谷县(治所位于成县境内),写下了《同谷七歌》等不朽诗篇。北宋末年,后人为纪念杜甫,于凤凰山飞龙峡内修建了杜公祠。飞龙峡环境优美,杜公祠建成后,这里成为了重要的文化名胜,吸引了历代大量文人墨客前来吟咏凭吊,并留下了众多的石刻。其中,明正德年间高密人李昆的《访杜少陵祠》五古诗石碑至今尚存。
  李昆(1471-1532),字承裕,明代高密西隅人,兵部左侍郎李介之子。他自幼聪慧,弘治年间中二甲第7名进士。历任刑部广西司主事、礼部仪制司主事、兵部武库司主事、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武选司郎中、解州知州、陕西按察司佥事、陕西左布政使等职,官至兵部左侍郎,后因病辞官归里,卒于高密故里。
  李昆工诗文,善书法,其文“平淡中有理趣,不喜作艰涩语”,书法端劲。诗尤工于五言,“得意处有唐人风致”,著有《东冈小稿》传世。杜公祠所存李昆诗碑,为正德八年(1513)李昆任陕西提刑按察司副使时,到访此地(成县时属陕西省)所题,并刊刻成碑。诗云:“侵晨入龙峡,杳霭足云雾。岩际余凿痕,云是栈道路。遥通剑阁门,斜连白水渡。杜陵有祠宇,畴昔此漂寓。萧条翳榛莽,摇落伤指顾。两楹盖数瓦,垣毁门不具。四壁绘浮屠,讹舛更堪怒。拂藓读残碑,字漫不可句。东渠台中彦,感此激情愫。创始伊何人?兴仆吾可作。抗手进县令,慈亦岂末务?我当力规画,尔宜亟举措。会使道路人,从知古贤慕。予闻重叹息,因之资觉悟……”
  李昆诗碑既是存世珍贵的史料,同时也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李昆诗文俱佳,与当时的名士唐伯虎、蓝田、黄瓒等俱有来往。凤凰山飞龙峡,原本即为优美的自然景观,人们在此地建祠,使之又增加了名人效应和文化内涵。李昆游览此地时,看到残破的杜公祠,吩咐县令对其修葺保护,也体现了他作为行政长官,对地方上文化资源的保护极为重视,是一位极有思想、目光深远的官员。
  杜公祠内尚存乾隆三十三年(1768)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刘埘撰、刘墫书五言诗、跋碑,刘氏兄弟为东阁大学士刘统勋之侄,刘墫时任甘肃学政,刘埘时任成县知县,也是极其珍贵的碑刻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