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刘华东:

用一捧家乡麦 晒出筋道好面

(2025年07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杰
  北方人吃面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手工挂面这种方便又实惠的传统美食,更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在位于昌乐县红河镇四海官庄村的潍坊百家穗食品有限公司,47岁的负责人刘华东与妻子崔保英用一捧好麦、一颗笨鸡蛋,将这缕面香熬成了创业的滋味。
  7月10日上午9时,记者走进潍坊百家穗食品有限公司的手工挂面加工车间,刘华东正忙着抻面,不一会儿,晾晒架上就挂满挂面,长长的挂面映着窗外照进来的阳光,丝丝分明,散发着面香。
  “每天早上6时,我们就到车间里开始忙活,一直到下午5时多。有时候订单多,时间还要长一些。”刘华东说,一天下来得加工500公斤面条。
  2020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刘华东回到家乡,夫妻俩商量着在家门口做点事情。经过深思熟虑,两人决定做手工面条,重新开启创业之路。“那个时候也很迷茫,想选择一个好的方向去努力,妻子以前做了多年的手工面条,有一定的技艺,我们就决定走这条路。”刘华东说。
  择一事,就要用心去干好。刘华东开始张罗着建加工车间,购买设备和原材料,每一件事情,他都亲历亲为,认真把关。“既然要做,就要做出特色,做出品质,让大家吃得健康、放心。”刘华东说,为了做出最好吃的手工面条,他到处学习先进技术,不断研发新口味,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研发的果蔬面条、鸡蛋面条等深受消费者喜欢。
  由于对原材料和质量的把控非常严格,刘华东制作的面条格外筋道、口感丝滑。时间久了,很多客户成了回头客,而且通过口口相传,客户越来越多,几年间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面条好不好,面粉是关键。”刘华东说,他用的面粉来自家门口,面粉蛋白质含量高,自带一股醇厚麦香,正是做挂面的上佳之选。“这麦子磨出的粉,不用多加东西,就自带甜味。”刘华东抓起一把面粉,指尖捻过,细滑如纱。从谷物到面粉,他坚持本地采购、现磨现用,让每一根面条都带着家乡的阳光气息。
  要想站稳市场,闯出一片天地,就要不断地提升面条品质。从选料,到和面、醒面、揉面、压面……一道道工序,刘华东和妻子都做得格外仔细。“虽然做起来工序繁琐,但只要大家喜欢吃,我都会用心做好每一根面条。”刘华东说。
  这两年,刘华东在昌乐县城开了直营店。每天他都会把加工好的面条装成礼盒,拉到直营店去销售。“现在客户越来越多,他们都会到店里去选购,有的一买就是几十箱。”刘华东说。
  “这个挂面特别细,吃起来口味独特,嚼劲十足,家人都喜欢吃,还可以送亲戚朋友。”一位外地客户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家的面条都是在阳光房里自然晾干,不采用机器烘干,这样晾出来的面条口感更好。”刘华东说,他加工面条还有一个秘诀,就是绝不让边角料二次加工,宁肯浪费也不能砸了招牌。正因为对品质的精益求精,他的公司被评为“放心消费在山东”昌乐县放心消费示范单位。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如此,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才能走得更远。”刘华东说,这几年,他开始不断研究新口味,用鲜榨的西红柿汁、胡萝卜汁、火龙果汁入面,色彩天然;荞麦面则瞄准健康需求,膳食纤维丰富,成了“三高”人群的心头好。他还注册商标“鲁穗香二郎”,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让他家的面条走向全国。如今,一有时间,刘华东还会通过网络直播,向粉丝推介自己家的手工面条。
  晾晒架上,一根根挂面无声地晒着刘华东的初心,也晒着他对未来发展的信念。